緊那羅在唱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聖誕節嗎,咳咳,少更點很正常,三國之鐵馬山河,緊那羅在唱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身卻是不費一兵一卒…
這種程度的計策他不用想也知道,究竟會是誰出的…
李儒,那個一直躲藏在董卓背後的男人…
在洛陽時嚴紹也曾經見過那個男人一面,第一印象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中年文士。卻不想在那平凡的外表之下,卻有著這等智慧。
“董卓這廝,真的是好命呢…”想到董卓身邊都有這等謀士,而那袁紹身邊如今好歹也有著逢紀跟許攸,再看看自己,身邊固然猛將極多,可是能給自己出謀劃策的卻幾乎沒有。
太史慈跟趙雲到是大將之才,但是在這方面跟自己也是相差彷彿,想想就讓人覺得想要嘆氣。
“或許等此戰結束之後,我應該尋覓一些謀士才好…”畢竟整個三國曆史上,除了如呂布、趙雲這幫的武將之外,那些謀士們的表現也是極大的重點,就算嚴紹很清楚這些謀士不可能像演義裡面一樣的神奇,但是對自己也是有著極大的好處。
何況對於未來的許多事情,他也需要有人幫助規劃一番才行,若是單憑他自己,就算他對未來的趨勢有一定了解。但從他穿越到這個世界後,所造成的影響就已經是越來越大,到了如今只怕已經足夠動搖許多東西,若是自己真的依舊按照原來的記憶去形勢,只怕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不過看著曹操離去的背影,嚴紹卻又暗自道。“如果你就這麼死在追討董卓的路上,該有多好啊…”
只是這點心裡的想法,如今卻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示之於人的。
——————————分割線——————————
頂尖的謀士畢竟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樣,隨便就能找得到,就算嚴紹現在求賢心切也是如此,只是心裡有了一個念頭,得空一定要想辦法尋覓一些智謀之士相助。
不過跟嚴紹相比,同樣是在洛陽的孫堅收穫就相對比較大了…
在率軍進駐洛陽後,孫堅就開始帶領麾下計程車卒對被董卓破壞的宮室進行清掃,尤其是那些被焚燬的宮室殘骸還有一些廢墟瓦礫。
先前孫堅所部兵馬的損失雖然大了些,但這時還是有著數千人存在,清掃宮室殘骸對孫堅而言並非是什麼難事。
只是仰望著夜空,按著漆黑天空上的星斗,孫堅卻是嘆了口氣。
“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
他怎麼也弄不明白,為何堂堂大漢卻會在突然之間落得個這個地步。難道說劉氏江山真的已經走到盡頭了嗎?那自己究竟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來,是繼續做一個忠臣,疑惑著是…
孫堅的內心有些掙扎,已經為漢室江山效力許久,而且一直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他,自然是不願作出什麼背棄漢室的事情。可是殘酷的現實卻也讓他明白,如今的漢室江山就如已經徹底枯朽掉的大樹,外觀上看去似乎還沒什麼問題,內地裡卻是沒有半點生機,已經徹底死去,所欠缺的只是一把子力氣將這顆大樹推倒。
“我究竟該作出怎樣的選擇啊…”
就在孫堅內心猶豫不決時,一個軍士從旁邊走了過來。“主公,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
孫堅聽了心中一奇,連忙走了過去。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雖然日久,其屍不爛,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取出看時,內有硃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啟視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看著此玉璽,孫堅不由望向旁邊的程普。
誰想程普看到玉璽之後卻是大喜道。“主公,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聽了心中一驚,只是想到之前心中所思…
“此莫非是天意…”
想到這顆玉璽象徵的意義,孫堅甚至就連捧著玉璽的雙手都不覺得有些溫熱起來。
只是就在孫堅、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