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那羅在唱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三國之鐵馬山河,緊那羅在唱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後世荀彧的名聲不像諸葛亮又或者是郭嘉那麼響亮,然而對曹操來講荀彧才是他最倚重的一個謀士,尤其是在前期更是對曹操的戰略外交有著相當深刻的影響。
聽到曹操的話,荀彧也不遲疑,拱手便道。“不久之前剛剛從長安方面傳來訊息,李傕跟郭汜等輩傾起西涼兵馬,打著要替董卓報仇的旗號向長安進軍,算算時間如今應該已經到了長安城下了…”
說到這裡,荀彧隱含憂慮的道。“董卓雖死,西涼軍的總體實力受損卻並不是很大,而長安方面兵力不足,呂布固然驍勇卻是無謀之輩,城中的兵馬也多是董卓的舊部,人心浮動,並不忠於朝廷,更不忠於天子,等到西涼軍舊部殺到城下,長安城只怕未必能守得住…”
荀彧對漢室的忠誠不用多問,但是作為當今世上最強的謀士之一,他卻不可能因為這個而影響了自己的感情。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長安城都是危在旦夕,唯一的勝算不過就是呂布的驍勇是否能擊退李傕跟郭汜所率的西涼軍舊部。若是能勝,自然是轉危為安,可要是不勝,那就一切休矣…
這還是荀彧不知道李儒被人救出去的訊息,若是知道了只怕還要被驚住一下——————到不奇怪,就算荀彧在厲害難道還能算的出來李儒是誰救的?
雖說許多頂級謀士都是安坐家中,就能瞭解天下事的那種,但這只是某種程度的誇張而已,並不是說他們真的就什麼都知道了。何況是那種小道訊息一樣的八卦,如荀彧這樣的謀士所瞭解的都是能影響天下格局的事情,至於蔡邕跟嚴紹的關係,相信荀彧再閒也不可能會有心情去了解的。
如此一來,無論怎麼看最有可能會去救李儒的都只會是西涼軍的舊部,別看在李儒的輔佐下董卓死的特別的慘。實際上並不能牽扯到李儒半分,鍋基本上都是董卓的,要是董卓能多聽李儒幾句,也不可能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對李儒的智謀,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輕視。
董卓固然暴虐,可是當初董卓能霸佔京師,挾持天子靠的卻是麾下的西涼精銳。作為這時的邊軍,西涼軍遠比關東的那些諸侯兵馬要來的更加強悍上許多,酸棗會盟時能屢戰屢勝的兵馬,也就只有孫堅一家而已,剩下的如曹操這樣的基本都遭遇過失敗,還有嚴紹這種背地裡隱藏實力,怎麼也不願意替漢室效忠的那種…
可以想象,若是勇猛的西涼軍在加上李儒的智謀,這支兵馬會多麼的恐怖,要是隻有西涼軍,憑著呂布的勇武還多少有那麼一點勝算,可要是再加上李儒的話,那呂布就真的是連半點勝算也沒有——————那絕對不是1+1等於2那麼簡單而已…
不過有沒有李儒其實都無所謂,李儒固然是難得的智謀之士,可是…
賈詡也不差啊…
歷史上要不是因為賈詡的提議,李傕、郭汜這幫人在王允拒絕了他們投降的提議之後,早就跑回西涼去做自己的富家翁去了,哪可能會領兵東進?甚至是攻下長安城?
如今賈詡起到的,正是這個大腦的作用。
相信李傕、郭汜等人對於賈詡也遠比李傕更加信任,也更願意聽他的計策——————賈詡在聰明也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在軍中也沒什麼勢力可言。李儒卻不同,作為董卓的合法女婿,李儒對西涼軍都有一定程度的繼承權,可以想象要是李儒到了西涼軍對他們利益的侵犯會有多大。
這幫人確實對董卓忠心耿耿,但是那是在董卓還活著的時候,如今董卓已經死了,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所謂的忠誠。
這個時候他們更願意去維護自身的利益,若是李儒真的去了,只怕連自身的安全也無法保障,又談什麼為董卓復仇?這恐怕也是李儒願意跟著張澗等人到青州去的真正原因。
——————————分割線——————————
聽到荀彧的話,曹操也是長嘆了一聲。“王公對漢室固然忠心耿耿,可惜為人卻太固執了些,要是當初接納了李傕、郭汜等人的投降,又怎會冒出這等的事情來…”談到這裡,曹操又是痛心疾首的道。“可恨操實力不足,不然必定領軍護駕,怎能讓這等賊子冒犯陛下半分…”
至少這一時期,曹操對於漢室的忠誠還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他能引來荀彧效忠的一個重要原因。
“主公何必自責…”荀彧連忙在旁邊勸解。“漢室衰頹至此並無主公半點責任,前番更是為了解救陛下而被呂布埋伏,主公對漢室的忠誠可鑑日月,又有誰能說出半點不是來?今番絕非主公半點責任。主公與其在此自責,不若發展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