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那羅在唱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八章 路,三國之鐵馬山河,緊那羅在唱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擊潰了南侵青州的烏桓叛軍後,原有的青州軍開始休整,並對兵力進行了一番調整。
如樂安郡、濟南國的兵力,大部分都返回了屬地,只有齊國、平原跟東萊、北海四地的兵力還駐紮在鬲城附近,總兵力高達一萬餘,其中單是北海兵馬就有四千餘。這些兵馬,就是嚴紹北上冀州的主力。
跟青州不同,冀州烏恆要比青州嚴重的多,力量也要強的多,隨便三五千兵力過去未必能起到什麼作用,甚至可能反遭其禍。
休整期間,嚴紹也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將孫觀調入敢先軍,取代了太史慈的位置…
理由也很簡單,太浪費了…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如敢先軍這樣的精銳需要的是超一流的武將,就如太史慈一般,不但驍勇異常,而且極有將才,可獨當一面。
這一點,就連嚴紹最初也是這麼想的,以為像敢先軍這樣的強軍,只有太史慈才是最合適的,直到後來他才發現自己錯了…
這個位置最重要的不是別的,而是忠心…
至於勇武或是智謀,只需要在水準先上即可…
而孫觀恰好可以滿足所有的要求,他既有著不下於管亥等人的勇猛,也是北海僅有的將才之一,再加上很早就開始追隨嚴紹,對嚴紹忠心耿耿…
反觀太史慈,雖然也滿足上面的要求,可是卻又過於浪費了…
敢先軍確實是精銳,可是跟十數萬甚至是數十萬大軍相比,區區幾千敢先軍又算得了什麼呢?太史慈的才幹完全可以統領十數萬大軍,而不是被幾千敢先軍所束縛住…
這才是他的最佳使用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