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斷氣了,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顏色,讓身旁的小太監去拿保暖的披風。
這也是他的聰明之處,既順從皇帝的心意,同時,處處為皇帝著想。
當然,高力士也是有脾氣的,他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和氣的,但若是有人故意讓他難堪,則他必然會報復。
而史書所記載的,被高力士報復的唯一大人物,便是如今大唐報的採風編輯李白李大才子。
要說以李白李大才子的文化水平,做個四五品的中等官員也不是什麼難事,可因為他的性子,太過於放蕩不羈,從不向權貴折腰,所以,把一向和氣的高力士給得罪了。
當時的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李白大詩人在皇宮裡喝酒,一下子喝醉了,而喝醉了之後,李安就暴露出了放蕩不羈的個性,他居然非常大膽的伸出腳,讓坐在身旁的高力士為他脫靴。
因為當時桌子上有很多人,高力士有些不知所措,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當時的高力士已經權利很大了,除了皇帝之外,沒有人能這麼對他,文武百官沒有一個敢輕易得罪高力士的,他還從未受過這樣的侮辱,如此,心裡自然頗為惱怒,就等著找個機會報復李白呢?
別說高力士這樣權傾朝野的後庭大總管,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會很憤怒的,尋機報復也是自然的,只能怪李白太放蕩不羈了,不懂得尊重人,怪不得別人尋機報復。
高力士從不參與朝政,就算報復李白,也不會動用朝廷的力量,否則一旦落人口實,那就是干預朝政了,就違反了他的做人原則,而他選擇的報復方式,是利用楊貴妃,來了一個借刀殺人,輕輕鬆鬆的就擋住了李白的仕途之路。
當時,李白寫了一首讚美楊貴妃的清平調詩詞,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意思就是說貴妃真的是一枝帶露的牡丹,豔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也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的嬪妃,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楊貴妃自然非常喜歡這首詩,覺得李白把自己的絕世容顏描繪的漓漓盡致,可高力士卻在旁邊告訴楊貴妃,指出這首詩的比喻不恰當,他指出漢朝宮廷的趙飛燕是歌女出身,遠不如楊玉環的出身,另外,趙飛燕雖然比立為皇后,但作風不正,最後還被貶為庶人,將楊玉環與趙飛燕相提並論,就是把楊玉環看的太輕了,楊玉環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於是,就開始討厭李白了,甚至,當皇帝想要任命李白為官職的時候,也被她給阻止了。
在後人看來,高力士報復李白,顯得有些不仗義,是一個壞人,讓李白這個大才子,沒能在官場上為大唐效力,可在李安看來,詩詞寫的好的人,未必當官就一定好,李白這種人恃才傲物,太過於放蕩不羈,連最基本的尊重人都做不到,就算真的到了官場上,也是難以找到晉升的出路的。
只不過,在歷史上的所有古朝代,讀書人若是不做官,那是沒有出路的,甚至,連養活自己都顯得頗為困難,需要處處讓親朋好友接濟,總之,日子會過得很是窘迫的。
但李安來到大唐之後,情況就不同了,尤其是大唐報開辦以來,只要是有文化的讀書人,都可以在大唐報上發表詩詞,從而賺取一定的稿費,甚至,水平好的文人,還可以去大唐報衙門做編輯,比如杜甫先生就做了主編,李白受不了衙門的臭規矩,自己選了一個最低等的採風編輯,一邊旅遊一邊寫東西,掙錢和玩樂兩不誤,可謂是快意人生。
對於高力士的陷害,李白自然是清楚的,他認識玉真公主,從她那裡得知了這個事情,不過,他胸懷寬廣,並不怨恨高力士,他只後悔自己在宮中吃酒吃的太多,一時酒醉做了得罪人的措施。
不過,也是因為這個事情,讓李白徹底的放棄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放心大膽的投入大唐報的懷抱,做了一名自由的採風編輯。
在做了一段時間的採風編輯之後,李白發現這個工作,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如此,他就更加不會怨恨高力士了,反而還有感激高力士的想法,畢竟,若不是高力士從中作梗,說不定自己就要進入朝廷的某個衙門去幹活了,那枯燥疲累的日子,如何能與採風編輯相提並論。
高力士接過小太監手中的披風,親自給李隆基披上,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全心全意的照顧皇帝,他的忠心是不用懷疑的,全天下的人,他都有可能去陷害,但唯獨不會去害皇帝。
“老了,我們都老了,哥奴就要走了,不知道我們的日子還有多久?”
李隆基突然發出了感概。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