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六章 燒磚,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不是迫不得已,是都不會願意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
用來擺放燒製好青磚的位置,距離磚窯洞口足有三百步的距離,不算很遠,但也是一點兒都不近,所以,必須使用小板車,若是用人力搬運,那效率就差太多了。
七八輛小平板車來來回回的運輸,每輛車三五個人足以,一次能運輸一方的磚,五十方磚,也夠他們運輸的了。
整整一個時辰過去了,這三十名工匠才順利的將五十方磚塊全部運輸到指定的位置。
不過,他們只能歇息片刻,然後,他們還要將五十方土坯運入磚窯,從而開始新一輪的燒製。
這些傢伙是真的累壞了,聽說可以歇息片刻,全都一屁股坐在地面上,甚至直接躺在平板車上,閉著眼睛享受片刻的舒坦。
“都起來了,開始幹活。”
負責人大聲喊道。
這些剛剛才歇息片刻的工匠,聽到命令之後,不得不起來幹活,看得出來,這些傢伙根本就不想幹活,一個個全都扭脖子舒懶的,他們還想繼續歇一會兒,畢竟,剛才連續幹活那麼長時間,確實是太累人了。
但李安剛才已經表態過了,建設港口對磚塊的需求量極大,所以,制磚是不能有片刻耽誤的,要做到最高的磚窯利用率。
所以,這些工匠,必須立即起來幹活,將五十方泥坯全部放入磚窯之後,他們就可以再次歇息了,而再次歇息可以稍微長一些,畢竟,工作強度太大了,稍微歇息也是比不可少的。
除了這三分之一的工匠在運輸磚塊,剩下的都是和泥和製坯,和泥和製坯是沒有多大技術含量的,稍微學一下就會,不過,也是比較累人的,而且,製造速度很難快速提高。
按照標準的制磚流程,挖出的土壤要晾曬幾個月,讓土壤變成熟土,然後才能製坯,不過,李安等著用,就不必按照這些規則做了,反正對磚塊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製作的太精良,質量要求也沒有那麼高,所以,隨便曬一天就和泥製坯了。
製坯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一塊磚一塊磚的製造,也就是磨具的大小就是一塊磚的大小,將泥土放入即可。
另外一種辦法,則是做一個大磨具,可以放入大量的泥土,製作出來的磚塊也極大,但可以利用鐵絲這樣的細小工具,對這塊巨大的泥坯進行精確的切割,最終一口氣切割出很多塊泥坯。
第二種辦法可以極大的提高製坯的速度,減少工匠的勞動強度,不過,這個對工匠的個人能力要求比較高,若是切割的偏了,那樣的話,製造出來的泥坯就會大小不一,厚薄不均了。
李安在後世的時候,經常看到厚度和大小不太一樣的磚塊,這就是因為負責切割的工匠,技術水平太水了,總是不能正確的切割到位,從而造成了這種現象,並嚴重影響了使用效果,讓碰到這種情況的瓦工罵個不停。
因為知道有些工匠技術不好,而有的工匠是老手,所以,這個磚窯採取了兩種辦法同時進行。
老工匠使用的是鐵絲切割法,而新的菜鳥就只能老老實實的,一塊一塊的製造泥坯了。
這樣的效果,必然是老工匠的工作效率遠超新工匠,收入自然也要超過新工匠了。
新工匠還不能不服氣,誰讓他們的技術不行呢?要是他們也有這個本事,完全也可以過來幹這個。
根據對磚塊要求的不同,燒製磚塊的時間也是可以有彈性的,比如,李安要求磚窯的青磚要燒製一天一夜,這個時間足夠讓泥坯變成堅硬的磚塊了,至於質量有多高,磚塊有多硬,李安就不去考慮了,差不多就行了,只要能滿足使用就是成功的磚塊。
對高工錢的渴望,讓技術不好的工匠心裡癢癢的,他們幹活的時候,時不時的就會去看老工匠是如何切割的,並想盡一切辦法去練習,每個新工匠,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去練習,以最終完全淘汰單個製坯的笨辦法。
在製坯位置看了一番之後,李安帶人去了燒製的地方,此刻,五六名工匠正在忙著搬運柴火,他們要早於搬磚的工匠將柴火準備到位,這樣一來,待五十方泥坯全部到位之後,他們便可以立即點火,開始燒製磚塊。
李安看了一眼,燒製紅磚的燃料是很普通的木柴,這些木柴都是小樹,或者是大樹的側枝和小枝,成本非常低廉,甚至都算不上有成本,畢竟,磚廠附近也有很多樹木,隨便砍些樹枝晾曬一下就能作為燃料了。
不過,這是暫時的,隨著燒製磚塊的持續進行,以及日後還需要擴大規模,對燃料的需求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