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零九章 買買買,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橄欖油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簡直就是養生的佳品,可惜如此好的油料大唐卻沒有,所以,移植部分橄欖樹去大唐是勢在必行的,只要這些橄欖樹在大唐紮下根,日後,大唐就會擁有足量的橄欖油了,這對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具有莫大的作用,尤其是富人群體,獲利是最大的,因為就算最終大唐擁有龐大的橄欖油,窮人仍舊不捨得吃,只有富人才會毫無顧忌的食用橄欖油,從而獲得更加健康的生活。
別說諸國小國了,就目前大唐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現狀,能吃上植物油就已經算不錯了,豈能妄想橄欖油這麼高檔的食用油。
在很多普通百姓的家中,食用的油料主要是動物的油脂,比如豬肉的肥膘煉出來的食用油,這才是老百姓最主要的烹飪食材。
這還是很普通的老百姓,若是更加貧困的百姓,則連肥豬肉煉的食用油也吃不起,如此,就只能吃一些水煮的菜,或者吃一些醃製的菜餚了。
至於能吃上植物油的家庭,則至少是小地主之類的中產階級,即便如此,也不是頓頓飯都能吃上的,很多時候還是要吃煉製的動物油,而對於大街上的油炸小吃來說,那幾乎都是動物油的天下了,而且,根本就不存在換油一說,油料少了的話,那就加一點進去就好了,可謂極為節省,而這樣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就算是植物油,經過反覆使用也是有害的,動物油就更不用提了,害處非常的多,可對於科技並不發達的大唐時代之人來說,這些危害他們根本就看不見,如此,自然也就不會太放在心上了。
見過吃反覆油炸的小吃的,沒見過吃了之後就中毒倒地的,甚至,有的人吃了幾十年都沒有生病,如此,又有誰敢說油料反覆油炸對身體不好,如何拿得出證據,在大唐時代可沒有先進的化學儀器,『亂』說話就是誹謗。
而之所以要如此節省,則完全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物資不夠充足,天災時常會發生,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哪能如此的浪費,油炸食物之後,把剩下的油料扔掉,這是要遭天譴的,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
即便是李安掀起工業化,讓大唐土地的作物產量和抗災能力大幅度增加,也沒有改變大唐百姓的節省觀念。
這種刻到骨子裡的習慣,估計這一生都改變不了了,就猶如後世的很多老人,早年窮的時候吃過土,而在老年之後,由於社會的富裕,再也不用吃土了,但他們仍舊改不掉節約的『毛』病,估計到死都改不了了。
因為煉油技術的落後,大唐的植物油,主要就是大豆油和菜籽油,其中,菜籽油的比例稍微大一些,畢竟,大豆還有更加重要的用途,沒有人捨得用大豆來榨油,而且,出油率也非常的低,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大豆的主要用途,那就是用來做豆腐和豆漿,在農耕民族的心目中,豆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農耕文明很少能有機會吃到肉類,而穀類補充不了太多的蛋白質,這對人的身體非常的不利,而大豆磨成豆漿之後,就可以提供可以讓身體很容易吸收的蛋白質了,也就是說,大豆是植物蛋白質,可以極大的彌補農耕民族對蛋白質的需求,讓農耕民族的人變得強壯起來。
菜籽相對來說,作用就遠不如大豆的作用了,而且,出油率比大豆要高,所以,在大唐這個時代,最主要的植物油是菜籽油,而大豆則更多的被用來製作豆腐類食品。
至於玉米油,花生油這些,大唐根本就不可能有,畢竟,這兩樣東西是李安派人發現美洲之後,從美洲大陸帶回來的,現在的數量還很少,人吃都還嫌不夠,又如何捨得拿來榨油,這不是暴殄天物嗎。
如此算來,就算是大唐皇帝,能吃到的植物油,也只是菜籽油罷了,其餘的各種植物油,還都沒有機會享用呢?
而關於歷史的記載,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據後世的歷史記載,華夏古代一直使用動物油,直到漢代才出現植物油的記載,但當時的植物油不是用來食用的,而是用來製作絹布的,直到宋代,才開始有食用植物油的記錄。
只是李安來到大唐之後,發現大唐的貴族已經開始食用菜籽油了,雖然不是很普遍,但確實看到了,這說明史書記載的不夠準備,大唐時代已經出現菜籽油了,而史書卻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或許是普及率不夠的原因吧!
長期食用動物油,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損害,會極大的降低人的壽命,所以,為了大唐百姓的身體健康,李安覺得推廣植物油是勢在必行了,至少,也要先在貴族圈推行,然後,隨著物資的充沛,逐步向平民家庭發展。
菜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