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九十六章 查理大帝,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拉赫曼帝國的事情,李安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一定能夠很輕鬆的搞定,而在返回大唐之後,李安必須思考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作為大唐官員,李安可以參與朝政,但這些事情很多人都會,李安並不比這些人高明多少,而若是搞工農業技術,李安的能力就遠勝朝廷裡的那些傢伙了。
在離開大唐之前,李安就已經搞了很多工農業的科技,讓大唐帝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繼續變革,讓大唐帝國變得更加的強大才行。
要不然,李安該有多無聊啊!既然來到了大唐,李安就要不斷的努力,一點一點的幫助大唐,讓大唐帝國發展的越來越好,同時,也滿足自己內心的優越感。
李安現在已經位極人臣,在大唐享有巨大的榮耀,平時吃喝不愁,女人更是多得數不清,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可這些不足以支援一個人有意義的活著,要活著就必須要幹一些特別有意義的事情,要全力以赴的幫助大唐這個時代的人,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民以食為天,在李安的心裡,糧食永遠是一個帝國最為重要的東西,只要糧食數量足足的,就算遇到天大的事情,也比較容易解決。
自古以來,因為糧食的產量太低了,而人口又是不控制的,在風調雨順的時候,人口自然會拼命的激增,對糧食的需求會更大,如此,若是突然遭遇天災,糧食一下子就會出現較大的缺口,老百姓為了填飽肚子自然會鋌而走險,這個時候若是朝廷出現了蛀蟲,把賑災的糧食給貪了,那麼,災民就更得鋌而走險了。
而若是糧食產量極高,平時有足夠數量的儲備,那麼,就算遇到了災年,那也不用怕了,老百姓只要有了吃的東西,自然就不會鋌而走險了。
所以,農業永遠是最重要的,李安在忙完了海上航線之後,返回大唐的生活,就要以科技興農為主要工作了,同時,工業和各種科技,也是李安要重點發展的,至於朝廷的事情,李安是能不管就不管了,只要幾個主要的政策沒有問題,其餘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以免觸犯太多人的利益,給自己造成太大的麻煩。
“李侍郎,前面就是大河的入口了,我們馬上就要進入河道了。”
一名屬下走過來彙報道。
李安抬眼一看,遠處確實隱隱約約的出現了大海的入海口,用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一番,李安便完全可以確定,這個大河的入海口,就是自己要找的瓜達爾基維爾河的入海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