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四章 缺錢,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投誠的馬特勤一方實力更強了,而且,背後還有唐軍兵馬的支援,自然不必懼怕老國王庫拉姆的勢力。
來來回回的戰爭,對經濟的損耗是顯而易見的,雙方的財政壓力都極為嚴重,日子難過的很,為了不至於崩潰,只能增加賦稅,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只有割讓給大唐的土地上的百姓,可以過上比以前還要好的日子。
看著割讓給大唐的土地上的百姓,過得日子比之前還要好,不論是馬特勤一方的老百姓,還是庫拉姆一方的老百姓,都非常的眼饞,不少膽大的人,都在收拾行裝,準備跑到大唐的土地上去享福。
這就跟後世貧窮的時候,華夏帝國的老百姓,會選擇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去有錢的外國,從而讓自己過上更好一些的日子。
老百姓才不會過多的去考慮什麼國家和民族呢?在哪兒生活的好,生活的愜意,就去哪兒生活,人的一輩子是很短暫的,何苦為難自己呢?
不過,老百姓的離開,是嚴重危害馬特勤和庫拉姆的,若是所有老百姓全都跑了,那他們的賦稅就更加收不上來了,日子就會更加的難過。
為了阻止老百姓離開家鄉的土地,兩個朝廷都派出兵馬,攔截並懲罰逃走的百姓,想要震懾這些老百姓,讓老百姓不要跑到大唐的土地上。
可現有的日子,實在是沒法過了,很多老百姓被越來越嚴重的賦稅壓的喘不過氣來,都不想活了,又何懼朝廷的懲處。
所以,不論是攔截還是懲處,都沒有太大的效果,南方各地的老百姓,還是會悄悄的向北部轉移,進入已經屬於大唐帝國的土地。
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任何人都無法逆轉,而且,轉移的人口還在持續不斷的惡化,讓兩個小朝廷頭痛不已,甚至,都無力組織兵馬互相對抗了,僅僅解決內部的逃民都都顯得疲憊不堪。
人口在不斷的湧入,這倒是讓李安大喜過望,有了充足的人口保障,很多工作都可以加速完成了,尤其是很多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可以立即上馬了。
在李安的思路中,興建港口和興修水利都是重中之重,有了優良的港口,才能促進商業和貿易的發展,讓當地的經濟獲得騰飛,而只有興修水利才能保障糧食的供應,光靠吃魚是不行的,食物太單調了。
另外,當地肯定會與不少自然資源的,。開設必要的工坊也是必須的,這些都離不開大量的勞動力,而人口的大量湧入,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讓很多棘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李安對人口的湧入是興奮異常的,但馬特勤和庫拉姆卻是想哭的心情,庫拉姆得罪了大唐,答應投降的時候,還被部將馬特勤擺了一道,搞的自己連投降的機會也沒有了,對待這種情況,是非常無奈的。
而馬特勤卻還有一線希望,他投降了大唐,與大唐的關係還算不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自然可以讓大唐幫忙一下。
不過,眼下馬特勤的朝廷,還欠大唐很多賠款,而且是一分利的賠款,這都還沒還清呢?繼續向大唐提出要求,底氣有些不足,不過,不論如何,為了政權的穩定,也不得不求著大唐朝廷了。
馬特勤現在缺的是錢,棘手的問題是國內老百姓的逃亡,而這兩個問題不太好讓大唐幫忙,本來就欠大唐的錢,若是再借一些,以後就更難還得起了,老百姓的逃亡是他自己的問題,找大唐幫忙又能有什麼用。
在思慮再三之後,馬特勤還是派遣了自己的特使,讓其前去與李安洽談,準備再借一些錢財,以緩解新朝廷財政的壓力,另外,還希望李安能夠阻止他的百姓進入北部。
“李侍郎,馬特勤的特使來了?”
一名部下向李安彙報道。
李安大概也能猜出馬特勤特使前來的目的,點了點頭道:“讓他進來吧!”
“小人見過李侍郎。”
特使恭敬的行禮。
李安擺了擺手,開口道:“不用客氣,隨便坐吧!”
在簡單的道明來意之後,馬特勤特使懇求李安救他們一命,若沒有大唐帝國的支撐,小朝廷就會因為財政崩潰而消亡。
李安想了一下,覺得很有道理,若馬特勤的小朝廷崩潰了,對大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不過,大唐在當地的建設也非常需要錢財,若是支援馬特勤小朝廷,大唐的建設就要受到一定的影響了。
所以,為了不影響大唐建設的大局,同時還要幫助馬特勤小朝廷,李安必須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