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四章 次大陸,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龍牙門目前的人口標準,最多也就是一箇中縣,連上縣都不夠資格,但朝廷卻將其定格為望縣,可見對龍牙門的重視程度,這說明整個縣城有很高的潛力,暫時人口規模還很小,但很快,就會有很多人會湧向此處定居,人口突破一萬戶也不是不可能,而一萬戶的人口規模就能夠符合望縣的需求了。

除了龍牙門縣,臨近的馬六甲縣,還有漲海縣也都是上縣的規格,以後極有可能繼續升格,成為緊縣和望縣。

而這幾塊相對獨立的縣城,未來也要組建全新的郡,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南洋郡,郡治放在中間的龍牙門是最合適的。

也即是說,地理位置極佳的龍牙門,不但已經成為規格很高的縣城,很快還要成為南洋郡的郡治之所,組建全新南洋郡的討論已經開始了,朝廷在人選方面還沒有定下來,所以,先單獨成立幾個縣城,並派遣官員去治理。

待後續反饋之後,再決定讓誰來做南陽郡的郡守,很大的可能就是從幾位縣令之中選擇。

龍牙門距離大唐最南端的崖州和交州有幾千裡的海路,算得上是孤懸海外的飛地,若要牢固的統治這裡,就必須在這裡駐守一支威力強大的武裝力量,靠海的領土自然用水軍最有效了,有了強大的水師才能在整個很關鍵的海域佔據優勢。

這是李安所提出的海上貿易航線的很重要的一環,現在已經做到了,海盜也清繳的差不多了,整個航線的三分之一路程都安全了。

但更遠的地方還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著李安的大唐船隊,下一個支點是獅子國附近,哪裡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位置,是南亞次大陸最南端的突出部,也是海上貿易航線非常繁忙的低端,所有大唐與大食國的貿易船隻,幾乎全都要在這一區域停靠,然後在補給之後,繼續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雖然這一區域沒有狹窄的海峽,船隻完全能夠避開,但這個時代的海船都太小了,噸位顯得不足,速度也很慢,如此,攜帶的生活物資很快就會被消耗完,這就需要經常靠岸補給,而這一區域就是最佳的中途補給站,在這裡補給之後,可以沿著直線向馬六甲開進,或者向大食國的港口開進,若是中途不在這裡停靠,則很有可能會發生水源枯竭的慘劇,從而造成船員的死亡。

總之,不論如何,南亞次大陸南端的這一區域,是所有海船都繞不過去的坎,必須經過那裡,並且稍作停靠才可以。

所以,在大唐這個時代,對於海上貿易來說,南亞次大陸南端的重要性與馬六甲的重要性是同等的。

儘管這一區域沒有狹窄的海峽,船隻可以離的很遠經過,但補給的急迫需求,讓所有船隻都必須在這裡經過並停靠,從而也使得這裡的商業逐步發展了起來,成為相對富裕一些的地區。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是大唐必須涉足的地區,若是能夠控制這一重要區域,將對海上絲綢之路產生重要的作用,這一區域,也是除了馬六甲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區域。

而大唐要控制這一區域也並不困難,馬六甲海峽附近的小國林立,而在南亞次大陸的南端,同樣也是小國林立,如此多的小國,力量顯得很是分散,根本就沒有實力對抗大唐帝國,所以,想要拿下是不困難的。

下一站是哥谷羅國,位置還處在馬六甲海峽附近,距離南亞次大陸的南端還有數千裡之遙。

從哥谷羅國出發,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沿著海岸線,繞一個半圓形抵達獅子國附近,其二是直接向西,直達獅子國附近。

這兩個選擇各有優劣,走沿海的好處是可以隨時補給,能夠經過很多小國,但壞處是要多走兩三倍的路程。

直達的好處是距離近,可以較快的抵達目的地,但壞處就是中途沒有絲毫的補給,一旦速度行進太慢了,就容易出現食物和水源不夠的情況,會比較危險的,而去,也不能經過沿途的小國,與這些小國談論合作的事情。

在抵達哥谷羅國之前,李安就在思考路線的問題,是一個一個小國的經過,還是直接千萬獅子國。

當然,同樣思考這個問題的大唐官員也有很多,他們的意見並不統一,有的支援走沿海,有的支援直達。

支援走沿海的官員,都是一些相對油滑的官員,喜歡一路蹭吃蹭喝的,而支援直達的官員,則相對更正直一些,希望能快些打通絲綢之路,讓這條道路造福大唐和全世界的百姓。

李安思考再三,並與眾多官員進行了一番商議之後,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也就是兵分兩路,一路沿著沿海的線路拜訪沿途諸國,而另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