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章 兔子,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塊試驗田的面積雖然不算很大,但好在地形還算平整,幾乎沒有絲毫的地形起伏,一看就是很久之前泥沙衝擊出來的沙洲演化而來的。

滄海桑田,當年的大河應該是該道了,現在這裡只有一條小河,李安以及讓人開挖灌溉渠,引用的就是小河裡的水源。

這些溝渠橫平豎直,將這一塊不大的土地,均勻的分割成十六個小方塊,每一個小方塊是六畝地,十六個方塊就是九十六畝地,還差一點就到一百畝了。

六畝地之間分割用的是田埂,田埂的寬度很小,只能容納一個人正常的行走,若是兩個人相遇,就要互相讓一下了。

另外,灌溉溝渠與小路是平行佈置的,每一條灌溉溝渠的身側就是一條小路,這條小路可供兩匹馬並行,正常的農業車輛是可以順利通行的,這也是為了日後收割的時候能夠方便的運輸農產品。

大唐將士很多,但李安搞這個試驗田的目的,是為了給當地百姓看的,所以,開挖溝渠和鋪路,這些瑣碎的工作,全都讓當地的百姓來幹,當然,他們也不是白乾的,所有過來幹活的人,都能獲得一定額度的工錢,同時,還能在工地飽餐一頓,怎麼算都不會虧。

對於富裕一些的當地百姓,這個工作可能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對於那些非常貧窮的當地百姓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值得幹的工作了。

隨著第一批百姓領導工錢,大唐的信譽就獲得了認可,很快就有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百姓,過來幫忙幹活。

當然,太遠的百姓就不會過來了,都是附近幾十裡的百姓,他們閒著也是閒著,既然有好吃的,還有工錢,幹什麼不來。

在開挖溝渠的時候,他們就發現大唐的挖地工具,比他們的先進很多,挖起泥土來非常的省力,設定的路線也非常合理,指揮的大唐官員也很有講究,沒有人能有機會躲懶。

溝渠挖好之後,自然是要耕地和種植了,因為田地的畝數比較多,所以,可以種植多種不同的作物。

李安的打算很簡單,既然有九十六畝地,那就種植九十六種作物,以實驗這裡的氣候到底適合哪種作物的生長。

種地之前需要耕地,只要把土地耕好了,種地才能獲得比較高的產量,若是耕地這一環節做的不夠好,那麼,產量就要比預計的低很多了。

當地的百姓也有一些是農民,但他們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耕地,種地用的都是非常蹩腳的工具在地面上挖個坑,胡亂撒點種子就完事兒了,也難怪土地的產量跟不上,從而導致沒有多少人願意做農民。

至於他們手中有牛馬的,也大多用來託運貨物,而不是用來耕地,況且,牛馬的蹄子是不能耕地的,他們沒有發明犁,有了牛馬也不能使用。

而大唐帶來的犁,而且,還是李安率先開發的曲轅犁,一種只需要一頭牛就可以輕鬆犁地的先進耕犁。

操作曲轅犁並不是很困難,即便缺乏種地基因的當地百姓,也能在一天之內學會如何使用曲轅犁,並很好的將九十六畝田地都給翻了一遍。

當地的農作物有很多種,大唐帶來的種子就更多了,還有很多來自美洲和澳洲的種子,這些都可以在當地進行種植試驗,先看能不能發芽成活,然後再看產量和抗病能力如何。

紅薯,玉米,土豆,高粱,小麥,大米,山藥,花生,番茄,辣椒等等作物全部要種種植,一樣都不能放過。

其中,有的作物是可以直接撒種子種植的,比如小麥之類的,但也有一些作物是不能如此種植的,需要定植,比如玉米類的。

直接撒種子的好辦,直接用耬車播種就可以了,而定植的作物則先在一畝地的拐角種下作物,待發芽長大了之後,再進行移植栽種。

種植作物的見效是非常緩慢的,並不是今日種植下去,明日就能長出作物的,需要等待的時間非常漫長,但為了長久之計,還是要發展種植,否則,都靠打漁和打獵,食物的來源太不靠譜了,而且,維生素主要來自蔬菜類植物,動物和魚類是不能補充這些需要的。

在所有種植的作物之中,見效最快的應該就是小白菜了,這種植物的生長週期非常短暫,很快就能吃到嘴裡,最快的話二十天就能上餐桌了,李安在次大陸一帶需要停留的時間應該不會低於一個月,所以說,李安或許能吃上新種植的小白菜。

紅薯秧苗是早就培育好的,是在李安的坐船上培育的,現在都貢獻出來了,相信幾個月之後,他們就能結出碩大的紅薯了。

當地的百姓,見識都比較淺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魂仙目

月光伴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