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五十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乎尋常的痴迷,大家都拼了老命的去購買房子,甚至一口氣買下幾百套的都大有人在,這與古代老百姓痴迷土地能有什麼不同。
眼前老漢對土地的過分痴迷讓李安想到了後世老百姓對房子的痴迷,當然,此時的京城貴族,對房產也同樣非常的痴迷。一種讓人覺得吃驚的痴迷。
“老人家,就沒有想過把田地賣了,帶著兒子去工坊謀生?現在的工坊掙錢比種地多,就算改種綠菜,也沒有在工坊掙錢多。”
李安開口說道。
老漢一臉的不認可,連連搖頭道:“賣地是不能的,老祖宗傳下來的地,怎麼能隨便賣掉呢?是萬萬不能賣的,當年吃不上飯,都快要餓死的時候,也沒有動賣地的心思,工坊,不靠譜的,不靠譜。”
看得出來,老漢是鐵了心的不願意棄農從工了,這也難怪,在古代的社會是講究社會地位的,士農工商,農業排在工業之前,是僅次於統治階級的第二把交椅,讓一個農民從事排行第三的工業,這怎麼能行,他們的心裡是牴觸的,尤其是傳統思想嚴重的人,更是非常的牴觸。
“不靠譜?老人家為何覺得工坊不靠譜?大唐的工坊是越來越多了,以後還會更多的,工坊的發展挺好的,老人家為什麼會覺得不靠譜呢?”
李安開口問道。
老漢笑嘻嘻的,用自己的理解回答李安:“工坊造的那些機器,早晚有幹完的時候,等到沒有活兒的時候,那些幹活的人就沒法活嘞,只能給有地的大戶做佃農,一年辛辛苦苦的大半收成都要交租,沒法活,真的沒法活。”
說完一臉認真的看向李安,對自己的高瞻遠矚非常的滿意,他覺得自己與孩子們當農民是靠譜的,是永遠都不會餓肚子的,而那些去工坊裡的人,都是在冒險,是在拿自己未來的生存做賭注。
李安笑了,對於老漢的觀點,李安自然覺得很可笑,工坊的活兒怎麼可能幹完呢?那是永遠都幹不完的,就比如收割機,再給一千年也幹不完,而任何一臺收割機保養的再好,也不可能連續使用一千年,工坊的活兒是永遠也幹不完的,而且,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工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器等待著工坊去製造,日後的大唐,必然是一個工業化的社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