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讓很多整天埋頭種地的人很是看不慣,覺得這些商人就是投機取巧,若是天下的老百姓都不種地了,都跑去販賣商品,那一個帝國豈不是要滅亡了,都不去生產了,社會上的所有物資也就都沒有了。
當然了,其實商人也很辛苦,商人賺的也都是辛苦錢,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獲得的,並沒有任何一分錢是大風颳來的,有時候為了獲得較高的報酬,商人甚至會冒險去非常危險的地方購買商品,有好多商人為此都丟掉了性命,這種冒著生命危險獲得的較高報酬本身也是公平的,但卻並不被人理解。
到了後世的時候,商人已經開始被社會理解了,但同時又出現了一個不被理解的群體,那就是演戲的人,這些人收入比普通人高太多了,幾乎出來走一圈就能獲得很可觀的收入,這讓很多人眼紅不已,覺得這些傢伙掙錢實在是太容易了,幾乎都沒怎麼付出就獲得了海量的金錢,如此掙錢也太容易了,於是,到處都充斥著對這些人的攻擊和憤怒,若是遇到什麼天災人禍,這些傢伙敢不捐錢,那就要被狠狠的修理了,捐錢少了肯定也不行,畢竟,他們的收入太高了,稍微捐一點不足以顯示他們的誠意,必須要多捐一些才行。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戲也是長期磨鍊才能出成績的,成功是真的來之不易,但這個成功並不被很多人理解,有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你上臺一分鐘所獲得的巨大報酬,卻不會去考慮你臺下十年功所遭受的折磨,他們就會會覺得你掙錢太容易了,不應該獲得這麼多錢。
後世的演戲之人,與大唐的商人,是何其的相似,大唐的商人就算再辛苦,付出再大,那也是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這裡所說的商人,自然指的是純粹的商人,若是權貴家裡搞點商業,那就另當別論了,因為權貴屬於士族,在士農工商的等級中,屬於最高一等的存在,是其餘等級之人所不能比的,權貴派遣下屬搞點商業,那就不能算在權貴的頭上了,要算也只能算在權貴下人的頭上。
“商人重利輕別離,不過,商人也是為了生存,若是不去追求厚利,商人豈不是要餓死了。”
李安淡淡的說道。
“商人,商人就是商人,永遠都是商人。”
陳龍的語氣之中帶有一絲的輕蔑,很顯然,在他的心目中,商人的地位總是很低的,商人就算再怎麼成功,那也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蜀中的土特產很多,有好多特產都是蜀地所特有的,外地根本就沒有,而外地同樣也有好多特產是蜀中所沒有的,所以,這就需要商人來回運輸了,以滿足各地百姓的需要。
在整個蜀中,最出名的商品,那就是蜀錦了,茶葉啥的也很出名,還有很多很多土特產,這些土特產在蜀中本地是賣不成錢的,但若是運輸到京城和江南,那價格就能翻很多倍,更是不愁銷路,有如此厚利,商人們自然是不會錯過的,這條汶水之中,凡是往北行駛的商船,有很大的比例都是往京城方向運輸物資的,他們要逆流而上,先將物資運輸到松州,然後走一段陸路,最後透過鐵路運輸到京城,這樣是最節約成本的方式,這是很多商人的最佳選擇。
船隊的行進速度受到商船數量的影響,已經有所下降,若是繼續快速行進有撞到對面商船的風險,還是小心一些比較好。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河道變窄了,之前走的是幹流,現在一條幹流突然分成兩條,李安走的還是其中比較窄的一條,也可以說是支流,河道窄了,船隻的通行自然會受到一些影響,再加上河道里的船隻更多了,速度就更慢了。
可即便如此,還是一天就到了卑縣。
“李侍郎,卑縣到了,我們是否下去歇歇。”
船老大開口問道。
李安擺手道:“繼續前進,夜裡也不休息,早些抵達益州。”
於是船隊沒有在卑縣停靠,反正船隊所攜帶的淡水和食物都是非常充足的,就算三五日不靠岸補給,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卑縣附近的鐵路已經處在了準備階段,李安站在甲板上,已經能夠看到遠處正在鋪路基,而在路面的旁邊還堆積著不少木材和石塊,這些木材和石塊一看就是鋪設鐵路用的,從松州到益州城,這很長的一段路,已經開始面鋪設鐵路了,為了早日把鐵路修通,不同節段現在是屬於同時施工的狀態,沿途的所有州縣的富餘老百姓都被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因為鐵路能讓所有人獲利,所以,自然也獲得了幾乎所有百姓的強烈支援。
而因為實在缺乏機械,蜀中的這段鐵路只怕沒有一年時間是通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