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多大唐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西方市場,而西部區域之所以缺糧,最主要的原因是持續的衝突導致的,在大唐西域的西部一帶,由於大唐帝國的強力干涉,讓這個地區始終維持一種比較鬆散均衡的狀態,而這樣一來,這個地區就沒有統一的可能,無法形成統一的大帝國,這些小勢力之間雖然表面上也能基本維持和平,可這麼多的小國,是難免會有一些矛盾和摩擦的,尤其是領地之爭,利益之爭,而這種爭鬥很容易引起武裝衝突,也就是戰亂會頻發。

因為各自的實力都比較有限,都不想把自己的老本賠光,且有大唐帝國在其中調停維持,所以,這些戰亂都是相對比較短期的,並不會持續太久,甚至打了一個月不到就在大唐官員的調停下各自撤軍了。

儘管武裝衝突總會很快被壓制,可頻發短期的戰爭,對國力的消耗也不會小,而且,既然每次大唐都能從中調停,難道不會收點好處費麼,而這個好處費是兩頭收取的,這個對於這些小國的國力也是一種損耗,而一旦打仗了,老百姓的生產肯定會受到影響,比如一次衝突中,一個王國放了一把大火,將敵對勢力剛剛成熟,還未來得及收割的糧食全給燒掉了,這個損失可想而知,若是沒有大唐駐地官員將這個訊息送回京城,讓京城商人運糧食過來販賣,估計這個小國的一大半老百姓都要被餓死了。

當然,商人能把糧食運到西部小國販賣,也是得益於鐵路交通的便利,若是沒有鐵路這條線,商人是萬萬不肯運輸糧食去那麼遠的地方的,畢竟,普通運輸方式的運費太貴了,就算賣十倍的價格都不能收回成本,而走鐵路運輸過去,賣三倍的價格就夠本了,只要能賣五倍的價格,那就算是賺大了,而在糧食危機的地區,就算賣十倍的價格,那也是會生意興隆的,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比填飽肚子更重要了,只有填飽肚子,人才能活下去。

既然蘇家沒有經營玉米,李安只能問身邊的小吏:“哪裡有玉米脫粒工坊?”

小吏開口說道:“回李侍郎,附近就有,只有二里地,不過規模不大,只有三五十人。”

“好,就去那裡了。”

李安離開了蘇家的稻穀去殼工坊,去了附近不太遠的玉米脫粒工坊。

二里地實在是太近了,幾乎剛上車就到了,這個工坊很明顯要小得多,裡面幹活的人也更少,牲畜只有幾頭毛驢,不是加工用的,而是用來拉車的,這些毛驢會把裝滿玉米粒的大車拉走,拉去可以販賣玉米粒的商鋪。

“李侍郎,這裡便是玉米脫粒工坊了,門口的是趙小管家,這個工坊是關中趙家的,趙家就在距離京城不太遠的咸陽,家裡足有萬畝的旱地,另外,他們除了販賣本家出產的玉米之外,還會低價收購普通小農戶的糧食,賺一點差價。”

小吏開口說道。

李安點了點頭,開口說道:“趙家的,咸陽的確不遠,一萬畝旱地,一年收穫的玉米至少也要有五萬旦,說不定能超過十萬旦。”

小吏忙解釋道:“李侍郎,趙家的兒子與我是好友,他們家的情況小官都清楚,這一萬畝旱地,僅有三成是玉米地,收不了這麼多的玉米粒。”

“哦,那他們家還種什麼?”

李安開口問道。

小吏開口回答道:“除了玉米,他們家還有三成地種了紅薯,地瓜只有一千畝,剩下的糧食就更少了,但種類很多,另外,還有一千畝的菜地,種了各種綠菜,至少有幾十種。”

“哦,這個趙家有意思啊!居然種了這麼多種糧食,夠全的啊!”

李安笑著說道

下車之後,趙家的小管家連忙迎了上來,聽說李安的身份,嚇得麻溜的就跪下了。

“本官就是過來看看,看看這裡加工的玉米粒。”

李安笑著開口說道。

趙小管家聞言,連忙在前面引路。

“幹活的人在哪兒呢?怎麼才五六個人?”

李安看到工坊內僅有五六人在忙活,開口問道。

趙小管家回答道:“李侍郎,幹活的人都在這間屋子的上面,需要走樓梯上去。”

李安聞言,走到趙小管家所說的屋子裡,頓時看到了在外面看不到的場景,同時也明白乾活的人為什麼在上面了。

在這間屋子裡,有大量的麻袋,有五六個人在緊張的忙碌著,他們分工合作,將麻袋放在屋頂的洞口下面,而從屋頂的洞口下有一根比較粗大的柔性管道,這個管道能夠容納玉米粒從上面滑落下來,只要把管道的另一頭塞入麻袋之中,可以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聖武

亂世統帥

凌天圖

粘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