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旦變天之後有可能遭遇的巨大損失。

雖然這個只能嚇住一部分人,但只要能嚇住一部分也是好的,這樣就能夠緩解住房的緊張狀況了,然後再多建造一些房租,住房的壓力一點點的就緩解掉了。

研發中心的研究任務永遠都不會停止,所有人都非常的忙碌,而外界對研發中心同樣也是抱著很大的期望的,都盼著研發中心能夠發明出更多更好更實用的機器,甚至都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剛才小吏傳達的幾種機器,就是種糧大戶最緊迫需要的機器,剝玉米粒,剝大豆,給水稻去皮,紅薯切片,這些可都是需要人工的,而且,對人工的需求量還很大,可京城的人工成本上升的蠻厲害的,就算是種糧大戶,在付工資的時候也會有一種非常肉痛的感覺,並非常希望能夠使用機器來代替人工,這樣種地的成本就能夠進一步降低了。

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很多工匠的失業,會讓很多原本幹這些活兒的工匠失去養活自己飯碗,對就業似乎是不利的,可這是大勢所趨,而沒有工作的淘汰者可以進入工匠領域,這樣研發中心和各個工坊的擴大規模就有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了,對整個帝國的發展自然是大有好處的。

剝玉米粒,水稻去皮,這些工作有多繁瑣,有多累人,相信凡是幹過這些活兒的人,都是深有體會的,最要命的是效率不高,幾百人一起剝玉米粒,一天也剝不了多少,而很多種糧大戶一次收穫的玉米那都是海量的,這需要龐大的人力來幫助他們剝玉米,人工的支出絕對是一筆很大的數額,想想都讓這些地主肉痛。

為了節約這些錢財,有不少種植玉米的大戶,直接選擇不剝了,收穫玉米棒子之後,直接放在陽光下曬乾,然後直接賣出去或者放在糧倉裡儲存起來。

不過,像這種帶著玉米棒芯的完整玉米棒,與已經完全剝成粒子的玉米,價格相差很多,而價格相差很多的原因,一是因為這些玉米棒子裡有佔重量的玉米棒芯,而棒芯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另外,就是需要購買的人自己去剝粒,而直接賣玉米粒就有了剝粒的成本在裡面,價格自然要高許多。

一般情況下,大酒樓和貴族家庭都喜歡直接購買剝好的玉米粒,而窮人的家庭則更喜歡買沒剝的玉米棒子,然後回家自己慢慢剝,因為對於窮人來說,花同樣的錢,買玉米棒子所能得到的玉米粒更多一些,只是需要自己親自去剝玉米罷了,而窮人的時間是不值錢的,他們也非常願意去剝玉米粒。

大酒樓和貴族家庭的情況就不同了,大酒樓不會在乎這點小錢,而且,大酒樓的員工都忙的很,實在沒有閒工夫去剝玉米粒,這樣反而會增加人力成本,另外,玉米棒子的儲存也更加的佔地方,酒樓的空間都是有限的,用玉米棒子佔用空間,顯然是非常不划算的。

貴族和有錢人的家庭也是一樣,他們並不會在乎多花一點錢,而家中的廚房要儲存很多食材,自然不能用玉米棒子去過多的佔用空間,還是直接買玉米粒更靠譜一些。

現在,不論是直接賣玉米棒子,還是剝成玉米粒賣出去,最終的收益是差不多的,可一旦有機器能夠替代人工,那麼,剝玉米粒的人力成本就要極大的降低了,賣玉米粒就會更加的划算,到時候市面上估計全都是剝好的玉米粒,再也不會有玉米棒子了。

後世除了還沒有硬化的鮮嫩玉米棒之外,市面上賣的玉米都是剝好的玉米粒,就沒有賣硬化玉米棒子的,這就是採用機器去粒造成的。

給水稻去皮之後,水稻就是大米了,稻穀和大米的區別,就是大米外面的那一層皮,剝了皮之後就是大米,沒剝皮就是稻穀。

對於稻穀剝皮成大米,自古以來都是採用錘擊和碾壓這兩種辦法,也是兩種效率非常低的笨辦法。

錘擊這種辦法非常簡單,就是在一個碗形的容器中放入稻穀,然後用一根粗木棒一下一下的往稻穀上砸,多砸一段時間之後,稻穀上的稻糠就會與大米脫離,輕輕用嘴巴一吹,稻糠就會飛走,而留在容器中的就是白髮發的大米了。

這種辦法的效果究竟如何,據說還是挺不錯的,是古代人們獲得稻穀的最普遍方法,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原始水稻去殼技術。

當然,直接用手臂的力量揮舞木棒錘擊稻穀是非常辛苦的,於是就有人發明了一種可以使用腿部力量進行水稻脫殼的技術。

這種技術也非常簡單,容器和稻穀不變,但木棒變成了一個蹺蹺板的結構,人站在稍微遠一些的位置,用腳踩蹺蹺板的另一頭,然後鬆開再踩,一直持續的踩下去,這樣就能夠實現對水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聖武

亂世統帥

凌天圖

粘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