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七百零八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間內正在幹活的工匠足有幾十人,各種已經制造完成的弓弩有幾十個,旁邊堆積的弩矢數量不低於一千,這些武器有些是用來販賣的,也有些是為海盜製作的,販賣的弓弩和箭矢可以賺取利潤,而為海盜打造的弓弩箭矢則是他們的任務,是他們享受海盜保護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而且,不接受保護還不行,這是沒有選擇的,這些勞動就相當於是保護費了。
因為此行的明面目的就是為了購買捕鯨重弩,所以,樣子還是要裝一下的,在參觀完這間兵器作坊之後,李安當即就購買了兩套捕鯨重弩,兩日後就可以交貨了。
紅鐵島除了兵器作坊之外,還有冶鐵作坊,這才是紅鐵島的主營業務,也是人員最多的產業,這個島嶼的鐵礦石,足有他們開採幾百年的了。
冶鐵是一個辛苦活,需要開採鐵礦石,開採完之後還需要研磨和挑選,然後還需要一系列的步驟,沒有幾十上百人手,很難保證開採的正常進行,只有人手足夠多,幹活才能更有效率,也才能將生鐵的成本極大的降低下來。
因為此時大風還在呼呼的颳著,這對於開採鐵礦石非常的不方便,所以,開採暫時已經停止了,所有工匠都在房子裡休息,等待大風變小,若是大風颳一天,那他們這一天就不會幹活了。
“都在呢?哈哈!”
牛二笑著走進了房間,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酒肉,送給這些等待幹活的眾人,這些人比較多,足有百餘人,不過,李安一行人是坐船過來的,可以攜帶的酒菜數量自然比較多,就算幾百人吃一頓也足夠了,當然,不是吃飽的那種,是嚐嚐味道罷了,酒水足夠保證沒人喝一碗。
“牛二,又遇到大財主了,這麼多酒菜,這能值不少錢呢?”
一名工匠說道。
牛二嘿嘿一笑,開口說道:“咱這是運氣好,遇到了欣賞我的人,這一日最多能生產多少鐵錠。”
工匠說道:“你問這些幹什麼,每天都不同,最多不過幾千斤罷了,掙不了幾個錢。”
“也不怪掙不到錢,你們冶煉好的生鐵,還要孝敬黑狼王不少,剩下的自然就沒有多少了。”
牛二開口說道。
“你小子說的有道理,確實是這麼回事,咱們的利潤去掉給黑狼王上供的部分,幾乎沒有什麼剩餘了。”
工匠無奈的說道。
李安拿起一些已經做好的鐵錠,發現這些鐵錠的質量確實不怎樣,看樣子他們冶煉的技術很是一般。
這些工匠大部分都是大唐過來的工匠,他們的祖父輩都是大唐人,他們自然也是大唐人,他們的技術自然來源於大唐。
而關於大唐的冶煉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文明就已經冶煉出鐵器了。
而利用天外隕鐵的歷史,則在原始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原始民族在早期就已經能夠利用天然隕鐵了,而至遲在商代中期,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水平的鍛鐵技術,熟悉鐵的加工效能,認識鐵與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顯然,華夏先祖對鐵的最初認識只能更早。
不過,華夏先祖在學會鍊鐵之前,先學會了鍊銅,這不僅已為考古文物和歷史文獻所證實,而且也符合冶金技術的發展規律,原因很簡單,就像從樹上摘蘋果總是從低處摘起一樣,由於鍊銅較鍊鐵容易,最早誕生的當然是鍊銅術。
而鍊銅術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對自然銅的利用,絕大部分自然銅是含銅高達九成以上的紅銅,不僅具有金屬光澤,而且具備良好的加工效能,最初,人們也許只是把自然銅當成石料來打製石器,在實踐中必然會發現自然銅具有石頭無法比擬的延展性,容易按需要打製成形,接下來,人們自然也會發現,將自然銅放到火裡燒過後,打製起來就會更加容易。如果火焰溫度足夠高,自然銅就會熔化,而熔化的銅水能夠流動,凝固以後又可隨容器成形,這一現象的反覆出現,必然導致鍊銅技術與鑄造技術的萌生。
鐵的情形與銅不同,鐵很易被氧化,除隕鐵外,自然界中的鐵都呈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形態存在,純鐵的熔點為一千多度,直接熔鐵在新石器時代根本就不可能,鐵礦石的還原溫度雖然並不需要這麼高,但溫度低時還原速度很慢,對實際生產沒有意義,同時,低溫還原出來的鐵在冷卻時很容易被重新氧化,又變成了鐵鏽。
因此,儘管銅、鐵礦總是共生,在鍊銅術誕生之後,冶鐵術的誕生仍須時日,需要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為其準備足夠的條件,事實是,這場技術革命果然發生了,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