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安就這麼靜靜的聽著,聽著大臣們的談話,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今夜的主角就是李安,所有人都將圍繞李安而轉。
“這個電報機還需要電線連著,若是短距離的還好,若是距離太遠,實在是太浪費了,還是無線的好,也不知多久能研發出來?”
“區區電線算得了什麼,鐵軌鋪的那麼長,不也是照樣鋪設了,只要是對朝廷有大用的,投入大一些也沒啥,待李侍郎研發出無線的,不就好了。”
“沒錯,沒錯,有線的都研究出來了,無線的還會遠嗎?到時候,不論身處大唐何地,都能夠及時的聯絡,這太方便了。”
“電報機滴滴答答的,只有經過訓練的人才能使用,普通人根本就玩不了,還是直接通話方便一些,聽李侍郎說,直接與千里之外的人通話的機器,也能研究出來,真的很期待這一天啊!”
“是啊!是啊!若是真的能與千里之外的人通話,那就太方便了,想想都覺得激動啊!”
“不過,這麼厲害的機器,造價一定很貴,普通的貧民百姓,是沒有這個機會了,只有朝廷的各個重要衙門,才能有這個機會使用這樣的機器。”
“沒錯,沒錯,如此國之重器,也只有朝廷才用得起了,也只有朝廷有這個財力了。”
一眾大臣繼續談論道。
這些議論自然全都傳到了李安的耳朵裡,聽著這些人的議論,李安表面沒啥表情,但內心卻是連連搖頭,在這些大臣看來,電報機是很厲害,很高階的裝置,其實,只要普及了之後,這也就算不了什麼了,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上。
當然,電報機不是電話,不是什麼人都能操作的,普通老百姓若要使用的話,只能花錢拍電報,如此,要傳達的訊息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指定的人手中,這比之前的送信方式快捷多了,可以讓老百姓之間的通訊變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在成本方面,肯定要比傳統的送信方式要廉價的多,普及起來還是很有市場的。
在後世的電話普及之前,人們互相通訊的手段要麼是寫信,要麼是拍電報,事情不緊急的情況下,自然是送信了,而若是事情緊急的話,一般都是拍電報的,價格稍微要貴一些,但速度更快,訊息可以很快讓對方收到,而寄信的話,有可能大半個月才能收到,會很耽誤事的。
其實,送信的成本之所以更低一些,那是因為大量的信件都是一起運送的,而且,有朝廷在其中承擔損失,若是專門將一封信單獨送到千里之外,那成本就太高了,遠遠超過發電報的成本。
大唐的送信機構還不發達,寫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此,這就造成了送信的成本居高不下,還非常的耽誤時間,在電報機已經被髮明出來的當下,採用原始的送信手段,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要大規模推廣電報傳信才是正道。
當然,此時的電報機還不夠成熟,要進行完善之後,才能進行大規模的配置,到時候,大唐的每個縣城都裝備一定數量的電報機,各種訊息可以直接傳達到各個縣城,而由各縣把訊息傳到各個村落,一天的時間是足夠的,除非那些偏遠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區,才會耽誤一些時間。
還有一點就是無線電報機要儘快研發,大唐的疆域實在是太遼闊了,若是到處扯線的話,不但對電線材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同時,安全保障的壓力也很大,若是有人把電線給截斷,那麼,通訊豈不是就要徹底癱瘓了,這一點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可大唐的天下這麼大,沿途不可能到處設防,偷竊電線的行為是很難得到根治的,而只要出現這樣的情況,通訊就會中斷,所以,為了通訊的穩定,大規模普及電報機的前提,就是要發明能夠長距離傳輸的電報機。
當然,無線電報機也是有侷限性的,就算是最厲害的無線電報機,也不可能傳播上萬裡的距離,最多也就是傳播幾千裡罷了,可這已經是足夠了,只要有中繼轉接,訊息就能夠傳播到需要的地方。
試想一下,當大唐的每個縣城,都擁有一間擺滿電報機的機構,大唐的訊息傳遞,將會變得多麼的便捷,老百姓的生活又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李安這邊還在憧憬,多名大臣便圍攏了過來,他們搬起小板凳,坐到了李安的旁邊,反正皇帝還沒來,他們過來詢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情況,也算是一種生活的消遣。
“李侍郎,可以直接通話的機器,什麼時候能夠研發出來啊!”
楊國忠首先開口詢問,其餘大臣也是一臉好奇的看向李安,表情之中略帶期待。
“這個,應該快了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