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隱連續七年考不上進士,於是在第八年的時候,他自己編寫了一部,但這部書籍之中,有大量諷刺現實,挖苦譏諷當代官員和權貴的內容,因此,當羅隱寫出這本讒書之後,統治階層對他非常的厭惡,甚至,羅隱自己也曾說過,‘讒書雖勝一名休,’也就是說,他寫出了讒書,雖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但他考取功名的希望幾乎是沒有了。
之後,羅隱還是有些不死心,於是又陸陸續續的考了幾年進士,一共考了有十多次,最終的結局不用說,肯定是失敗了,鎩羽而歸的羅隱更加的抑鬱,他自己承認的考試次數有十二三次,而史書稱為‘十上不第’被很多人笑話。
在唐朝末年,羅隱和許多人一樣也想借助科舉考試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羅隱雖然名聲很大,卻六次沒有考中,於是改名為羅隱。羅隱的才學確實出眾,就連當時的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很欣賞他,但由於他的試卷裡的諷刺意味太強,人也很狂妄,這使他在講究謙虛的古代社會里非常孤立,考官們對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時,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詔求雨做法,羅隱便上書進諫,說水旱災害是和天地一樣共存的,無法立即消除,他勸皇上應該用心祈禱,那麼百姓的莊稼受災再重也會感激陛下的。最後說,先皇和大臣們都不能為陛下出力,何況做法的又是幾個無名之輩,他認為此法不可取。羅隱的話太直率,有些諷刺的意味,最後皇上也沒有聽他
對於羅隱這樣的人,真的是太不適合做官了,就算是李安這樣的正直之人,也是經常性的見風使舵的,見到地位高的,要多說一些好話,而羅隱這貨,居然傲慢的很,根本不會向任何人低頭,而這樣一來,自然也就會得罪很多人了。
李安記得羅隱在歷史上被稱為江東才俊,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而有關他的故事,那也是非常多的,比如羅隱堵河,吃豬肉,路茶鋪,酸死了,羅隱轉世等等。
另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也非常的有意思,比如天降麵粉與落雪,羅隱戲秀才等等。
比如羅隱堵河就很有意思,後世的玉林有條南流江,北流有條北流江,據說從前是同一條大河的。後來為什麼又分成兩條江呢?提起這南北流向的二條江來,跟羅隱大有關係呢。
羅隱從廣東來到廣西,見一條滔滔不絕的大河,像條兇猛的蛟龍,從大容山頂向南海流去。河床很高,每逢大雨河水上漲,常淹沒兩岸田園,沖毀村莊;若遇天旱,河水低落,又很難把水汲上來澆灌莊稼。因此,沿河一帶的百姓生活困苦,向來厭惡這條大河。羅隱瞭解到百姓這一疾苦,決心把大河堵截起來,改變它的流向,讓兩岸的人們過上好日子。羅隱向山神要一座石山,挑過來連夜趕路,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走了七七四十九里路,過了八八六十四個彎,終於來到大河將要入海的地方。他試探著把石山往河裡一堵,覺得河水的來勢兇猛,難以改變流向。於是又提起山挑著往回走,想揀個合適的地方再堵截起來。走著走著,突然聽到“喔喔喔“的雞啼聲,羅隱急忙將石山往河灣一塞,河水被堵截起來了,溢起來的一股繼續向南流去,另一股卻轉往北流去了。從那時候起,這大河便分成了南流和北流的兩條江。水患減少了,沿岸百姓的生活也從此一天天好起來。
再說羅隱聽到雞啼,知道石山再也不能挑走了,堵在那河灣處又感到不大適當,心裡很是不樂。望著夜空,他掐指算算。子時還沒有到,怎麼雞就啼了?羅隱感到奇怪,就找來附近村子的社壇伯公問:“剛才是誰家的雞啼?“社壇伯公回答:“誰家的雞也沒有啼呀!““那是什麼怪聲?“羅隱追問著。社壇伯公“噗嗤“一聲笑了,說:“是我學雞啼的“。羅隱十分生氣,給他嚐了兩個耳光,喝道:“你平日作威作福,白要百姓供奉祭,卻不為村裡積點功德,反而酒醉飯飽之後,陰陽怪氣亂叫,幾乎壞我大事。聽著!從今起,村中無你食宿地,村頭路尾你棲身。後來社壇伯公總算有了悔改,他日夜巡遊村莊,為百姓驅邪扶正,保佑平安。村民念他這些積德,就在村邊建了一座社壇,逢年過節供奉三牲酒醴,可始終沒有給社壇伯公蓋廟宇。
吃豬肉這個故事也挺有意思,據說一天傍晚,有一群村民正在閒淡吃喝,忽然見羅隱走過來,一些人怕惹禍招災,都四散跑開了。羅隱感到奇怪,上前問一個還沒走的伯爺公:“剛才你們談論些什麼?“伯爺公說:“連年歉收,大家很久都沒有吃肉了。剛才我們閒談,想吃一頓足夠的豬肉。“羅隱笑笑說:“這有什麼難,你叫各位明天等著。”伯爺公走後,羅隱走到路邊拐彎的地方拉屎:偏巧縣太爺打遭回府,路過轉彎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