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一天一夜的行進,在第二日一早的時候,火車已經進入夏州,而且,距離夏州的治所州城已經非常近了。
但夏州城的治所絕對不止夏州衙門一個,還有朔方,雲中等很多府級治所,只不過,夏州衙門是最核心的一個,其餘的幾個治所管理的都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政權,也就是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歸附而設定的朝廷管理機構。
一般來說,各個地方的治所衙門,應該就近設在區域中心才對,但夏州以北的龐大區域內,自然條件太惡劣了,歸附的遊牧民族人口也不是太多,就近設定州郡的話,需要耗費太多的資源,需要建設城牆和府衙,而遊牧民族的百姓並不喜歡定居,如此,設定這麼一座管理城池的話,裡面也不會有什麼人口,這樣一來,花費如此大的代價,豈不是白費了,所以,這些歸附的區域並沒有就地建設城池,而是選擇多個州郡的衙門,放在同一個城池內,以節約行政資源。
這種情況也就只適用於北方的遊牧民族,在人口眾多的內地,把一州的府衙設在另一個個州的治所所在地,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就猶如大唐帝國把都城設在馬六甲海島,這怎麼可以,是絕對不行的。
不但夏州城承擔了多個州郡的治所衙門,在北方和西北,東北這些邊緣地區,好多新增的州郡衙門,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治所城池,都把衙門設在附近已有的城池內,或者,多個新增州郡聯合建設一個城池,作為這幾個州的治所所在地。
這種獨特的現象,是大唐帝國的統治策略,是為了快速適應領土擴張所制定的,其中,也有照顧周邊歸附百姓的意思,畢竟,好多被設定為州郡的區域,也就面積大點,人口和經濟規模根本就達不到州郡的最低標準,甚至,連縣級的標準都達不到,但就是為了照顧這些歸附力量,卻往往會設定州郡,給這一區域的有身份之人一個州郡級別的官位,從而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大唐帝國的重視,進而更為心甘情願的跟隨大唐,做大唐的百姓。
因為這些州郡空有廣袤的土地卻缺乏足夠的人口,所以,在州郡的下面就不在設定縣級單位了,而是一個個小部落,也就是遊牧群落,一群幾百人聚在一起,就算得上是一個小部落了,為了維護這些小部落的利益,被冊封為州郡官員的當地豪強,會進入指定的城池設定衙門,在那裡與大唐朝廷取得聯絡,部落有什麼需要,有什麼需要溝通的,他們都會去協調,從而確保本民族的老百姓能夠正常的生活,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因為需要管理的人口不多,所以,這些特殊的州郡衙門,一般人不多,與大唐正式的州郡區別很大,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就是掛個名頭而已。
就算是大唐內部,不同的州縣也有很大的區別,長安城的長安縣和萬年縣,比全國大部分的州郡都要厲害,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人口實力,都能秒殺全國大部分的州郡,畢竟,都城的縣屬於京縣,實力是最強的,秒殺十個普通的州郡都不是難事。
從京城長安一直向北延伸的鐵軌,在經過夏州之後,就轉向正西方向了,因為再往北不遠就是茫茫的沙漠了,實在沒有通車的必要,而正西方向沿途有好多縣城,還有鹽州的治所之城鹽州城,最終的目的地是朔方節度使的駐地,靈州的靈武城,而在靈州的靈武城附近,有很多的城池,這裡相對比較繁華,原因就是因為這裡是黃河的上游,這些城池都是沿著黃河排列的,有了充沛的水源,城池自然就很容易形成了。
另外,靈州這一帶雖然處在黃河的上游,但這一段黃河的河面比較寬,比中有的黃河還要寬闊許多,而這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灌溉,想不繁榮都不行。
李安這一次就不去靈武了,在夏州玩一圈就回去,這也是與皇帝說好了的,不能輕易的改變自己的行程。
“李侍郎,距離夏州城已經不足十五里了,前方就是我們要去的煤礦。”
一名部下跑進來彙報道。
李安看到了遠處的煤礦,隔著很遠就能看到堆得很高的煤矸石,算得上是一個很大的煤礦了。
“停車吧!我們現在就去煤礦看看。”
李安開口下令道。
因為目前最好的通訊手段也不可能比火車還快,夏州城也沒有電報機,所以,李安前往夏州城的訊息,夏州城的官員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所以,也不會有人專門等著迎接,也就沒有必要急著去夏州城了,先去事發的煤礦看看也挺好的。
車輛停好之後,李安帶著一群人就下車了,從煤礦到夏州城也沒有多遠的距離,所以,下車之後,李安就沒打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