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用摩托,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修到疏勒鎮,距離西部小國已經很近了,大唐的大批軍隊和戰略物資,都可以迅速運到疏勒鎮,從而讓遠征變得相對容易很多,對大唐帝國的損耗也會變得很低。
而西部的很多附屬國,也看到了這一點,並在疏勒鎮正式通車之後,立即向大唐朝廷提出要求,讓大唐將鐵路修到他們的國家,從而不論在經濟和貿易方面,還是安全方面,都能得到極大的好處。
西部各國的商人,是最支援修建鐵路的,畢竟,只要鐵路修通,對他們做貿易有極大的好處,讓他們可以更多更快的賺錢,安全方面也更有保障,大唐的影響力一旦完全深入西部,他們就不用兩頭交保護費了。
貿易發展起來了,對沿途的各國都有莫大的好處,對大唐自然也是一樣,所以了,在鐵路通往疏勒鎮之後,大唐朝廷立馬開始研究,將鐵路通往西部各國的計劃。
在最近幾年,西部各附屬國,全都派遣了數量不等的技術人員,到大唐來學習,而學習的內容,無非就是修路鋪橋,以及一些簡單的機械維修知識,最核心的內容,是不會外傳的。
而這些鋪路修橋人才的培養,可以讓這些小國自己指揮自己,在國境線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減輕大唐帝國的負擔。
就在決定將鐵路鋪向西部各國的同時,朝廷讓大部分過來學習的各國修路築橋人才全部返回他們自己的國家,準備配合大唐的技術人員,進行鐵路線的建設。
鐵路線的材料和技術皆來自大唐,而土地卻屬於各國所有,建設的時候,大唐與各國都要出力,如此,鐵路利益的分配,就必須先談好才行,否則,就容易引起麻煩了。
而各附屬國與大唐帝國相比,根本就沒有多少議價權,畢竟,不論是鐵軌,還是火車,以及各種調配製度,全都只有大唐帝國才有,這些小國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大唐的強大軍力,更是一種非常巨大的威懾,讓他們不得不順從。
作為鐵路系統的發明人,李安當然要參與制定下一步的鐵路修建計劃,以及如何與西部小國分配利益的問題,而事情這麼大,大唐皇帝當然也不能不過問,這可是關係到大唐千秋萬代的事情,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修建鐵路對資源和財力人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可能四面開花,要集中力量,一條一條的修建,先撿最重要的道路進行修建,不太重要的道路只能靠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