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 進軍邏些,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器,向吐蕃都城進發,當然,這些留下來的部隊,會負責調遣民夫,為遠征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

另外,為了日後更好的統治吐蕃這塊土地,大唐朝廷臨時在隴右道修了一條鐵路支線,直接指向吐蕃的都城邏些,雖然,不知道這條鐵路要修多久,不過,每多修一里路,前方大軍的後勤壓力就小一分,日後,這條鐵路線會促進整個隴南道的經濟發展。

繼續向吐蕃都城邏些進發的時候,唐軍主力與李安的精銳兵馬匯合在一起,並得到了更多的蒸汽運輸車的支援,後勤保障力量大大增強,唐軍兵馬雖多,但再也不用擔心後勤補充不足的問題了。

由於吐蕃主力大軍已經全軍覆沒,唐軍的精銳鐵甲炮車又讓吐蕃堅守關卡的守軍無力應付,為此,一路上唐軍進展的非常順利,沿途吐蕃守軍很少有抵抗的,就算遇到抵抗的唐軍,只要把投降的吐蕃將領們拉出來,這些防守關卡的將士就會屈服,並心甘情願的投降,實在遇到不肯投降的,一陣炮火覆蓋下去,關卡也就拿下了。

在唐軍一步步向吐蕃都城發起進攻的時候,吐蕃贊普感到非常的害怕,並連續派遣使臣前往大唐,想要與大唐和談,化干戈為玉帛。

不過,吐蕃都城邏些距離大唐都城長安非常的遙遠,使臣一來一回,需要消耗很多時間,而唐軍進攻的速度卻非常迅猛,也就是說,根本就等不到吐蕃使臣抵達大唐,唐軍就可以將吐蕃的都城拿下了。

而且,越往後拖,吐蕃貴族們投降的本錢就越低,甚至,會漸漸的失去投降的資格,而這取決於他們手中所掌握的軍隊,財富和土地,若是一切全都被唐軍攻克,他們只能是被俘虜,還談何投降,一無所有的投降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也是得不到任何利益的。

比如,一個國王手中還有大片的國土和軍隊,向一個大國投降,大國皇帝一高興,就可以為其建造一座別墅,並封其為安樂王,讓其一輩子都可以安享晚年,不用擔心吃喝。

而若是一個國王拼力抵抗,直到山窮水盡之後被俘虜,則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樣了,很有可能是階下之囚,最多也就是一個庶民,畢竟,你被俘投降的時候,已經什麼本錢都沒有了,為何要善待你呢?若是善待你,會給別的小國造成不好的影響,大家全都選擇抵抗到底,最後還全都能得到很好的待遇,那麼,怎麼能體現早投降早歸附的優勢呢?怎麼能讓別的小國主動歸附呢?所以,為了帝國的利益,要區別對待早投降和晚投降的人,讓早投降的人得到更多的好處,讓抵抗到底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

吐蕃贊普除了派遣使臣前往大唐都城,準備與大唐皇帝和談,同時還派遣部分官員,前去與唐軍主將協商,要求唐軍暫停進攻,等待和談。

王忠嗣當然不會同意,現在唐軍佔據絕對優勢,好不容易找到滅吐蕃的藉口,怎麼可以就這麼放棄,和談的最終結果,最多也就是讓吐蕃變成大唐的附屬國,而這顯然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大唐需要吐蕃這一塊區域,以擴大領土,不會同意附屬國的方案。

唐軍完全無視吐蕃贊普的請求,繼續向吐蕃都城邏些推進,而吐蕃所能集結的兵馬,卻無力阻擋唐軍的進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唐軍一步步的攻向邏些。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唐軍就攻至距離邏些僅有百餘里的位置,並做好了一句拿下邏些的作戰準備。

吐蕃從西部和南部拼湊了十萬大軍,固守在邏些城附近,不過,吐蕃贊普心裡非常清楚,僅憑他拼湊出來的這些兵馬,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精銳的唐軍兵馬的。

而如此一來,擺在他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要麼親率文武百官向唐軍投降,要麼率眾遠遁,逃離邏些,而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吐蕃贊普都非常的不情願。

最後,吐蕃贊普還是屈服了,親率文武百官向唐軍投降,並甘願前往長安為質,以保護自己的子民免遭進一步的塗炭。

在吐蕃贊普投降之後,王忠嗣對其以禮相待,並決定幾日後班師,親自護送吐蕃贊普到長安城面聖。

至於吐蕃集結起來的軍隊,則大部分遣散,讓他們返回家中務農和放牧,而少數人馬則負責維持吐蕃境內的治安,並全部換上唐軍的旗幟,也就是說,吐蕃軍隊日後就是唐軍了。

在商量一番之後,王忠嗣決定三日後班師,而在這三日的時間內,大唐的將士們,則可以盡情的遊覽吐蕃都城的風光。

作為佔領軍,大唐將士在吐蕃的都城邏些,是可以橫著走的,路上看上某個吐蕃小娘,上去調戲調戲,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沒有人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聖武

亂世統帥

凌天圖

粘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