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游擊戰,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安知道,若不徹底說服張齊丘和郭子儀,自己是不能借兵主動出擊了,於是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按照李安的計劃,他是要帶領少量兵馬出城襲擾蕃軍,利用大雪過後,道路適宜滑雪板通行的有利條件,對分佈在各處的蕃軍兵馬展開襲擾,時不時的製造殲敵幾十人的戰果,讓蕃軍心驚膽戰,談唐軍而色變,如此,必然可以極大的干擾蕃軍主力對安邊城的進攻。
這條擾敵之計其實就是後世的游擊戰,利用短小精悍的少量兵力,在敵人預想不到的地方發起突襲,並在敵軍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撤離,從而很好的儲存自己,這種作戰方式,是弱兵對抗強兵的無奈之舉,但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張齊丘與郭子儀熟讀兵書,自然明白李安的計謀是疲敵、擾敵之計,不過,他們覺得這種撓癢癢的方式,不會對蕃軍主力造成多大的影響,些許損失根本就動搖不了蕃軍攻取安邊城的決心,只有全力死守,擊退蕃軍的進攻,才能動搖蕃軍妄圖破城的想法。
不過,李安與麾下兵馬有滑雪板作為交通工具,在城外快速襲擾,蕃軍兵馬很難追上,更不用說將其包圍全殲了,讓李安出城襲擾蕃軍,倒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張齊丘嘴角微微一笑,看向李安:“李少郎打算帶領多少兵馬,出城襲擾蕃軍
。”
李安伸出一根手指,正色道:“將軍,我白狼寨的弟兄足有四十餘人,將軍只需給我五十餘將士,湊足一百人便足以。”
張齊丘與郭子儀對視一眼,點頭道:“既然李少郎胸有成竹,那便隨意挑人吧!不過,一定要萬事小心,切不可逞強。”
李安大喜,抱拳道:“多謝將軍信任,李安會小心的。”說完轉身大步離開。
看著李安離開的背影,郭子儀面向張齊丘,輕聲道:“將軍是怕蕃軍增援,我軍有可能守不住城池,所以才同意李少郎離開的。”
張齊丘輕輕點頭:“沒錯,李少郎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才華,是我大唐的棟樑,本將怎忍心讓他與我們一同死守孤城呢?他還不是大唐軍人,沒必要這麼做。”
郭子儀點頭表示認可。
在得到張齊丘的同意後,李安立即前往南門方向,從昨日隨他突襲蕃軍大營的三百勇士之中,挑選了五十餘名最優秀的勇士,並將他們與白狼寨的弟兄混編在一起,組成一支百人規模的精銳部隊。
為了增加隊伍的戰術靈活性,李安將百人的精銳部隊,分成了五組,每組二十人,李安與昆雄、飛羽、荔非守瑜各領一隊,張二牛與張光晟帶領一隊,每隊皆是二十人。
而由於此次出城襲擾蕃軍是長途奔襲,中途很難得到補給,為此,所有勇士都備足了兵器和乾糧,準備極為充足。
李安的原則是在不損失任何一人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殺傷蕃軍士兵,從而造成蕃軍士兵聞唐軍而色變的效果,而零傷亡本身,便是對蕃軍的極大震懾。
飽餐一頓之後,李安親率百人精銳兵馬,從安邊城東門方向離開城池,駕馭滑雪板向東北方向奔去。
在安邊城的東北和北部,是桑乾河的上游一帶,這裡水草相對比較豐美,奚族怒皆部的大部分人馬都散落在這裡。
其中能夠作戰的人馬足有兩萬,但若加上不能作戰的老弱婦孺和掠奪的唐人百姓,總人馬估計超過五萬之眾。
有李踏固在前方對付橫野軍,這些部落百姓都悠閒的在這裡放牧,偶爾劫掠村落,獲取一些生活必需品,總之,生活還是頗為美好的。
他們生活美好的前提,是建立在唐人百姓痛苦基礎上的,為此,也遭到了唐人百姓的激烈反抗,不過,蕃軍人馬眾多,很快就將反抗鎮壓了下去,普通唐人百姓的反抗,換來的不過是血流滿地而已。
李安一行百人,在白色披風的掩護下,一路疾行二十餘里,始終未被蕃軍斥候發現,行進的極為順利。
“李少郎,前方冒著濃煙的便是倒刺山腳下的馬家村。”
張光晟指著前方的村落,神情有些緊張。
李安等人都看得出來,前方的馬家村一定是出事了,否則,不會冒起這麼多的濃煙。
“所有人立即奔襲馬家村,要快。”
李安大喝一聲,帶領麾下精銳人馬,向正前方不遠的馬家村奔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