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三章 耕地機的效率,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動力,還怕不能研發絞吸裝置嗎?
“郭侍郎,清淤機械倒是不難研發,不過,眼下研發中心缺乏人才,需要工部人才的支援。”
李安笑著戲虐。
“不不不,李侍郎,我工部人才已經所剩無幾了,您千萬不能再打工部的主意了,若是人才不夠,等以後再研發吧!”
郭虛己的表情非常誇張,急的幾乎都要哭了,的確,工部的嫻熟工匠被抽調了很多,若再調撥人手,郭虛己就成光桿司令了。
“哈哈哈!郭侍郎不用緊張,本官只是跟你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而已,清淤機械,本官一定會發明的,而且,效率一定大大強於人工,不但苦水期能夠工作,一年四季都可以展開清淤活動,只要造出來,日後大運河就不會再發聲船隻擱淺了。”
李安開口安慰道。
“李侍郎此話當真,真的能發明一種有效的清淤機械?”
郭虛己聞言大喜。
這些年,每到枯水期,工部都要組織大量勞力,對大運河的水淺地段進行清淤,各縣官員也要組織本縣的勞力,清理本縣灌溉水渠的淤泥。
但大運河與各大灌溉水渠,需要清淤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僅憑人力進行清淤,效果真的是不太好,所以,才會出現年年清淤,但年年都會出現大運河漕船擱淺的事故,灌溉水渠的河床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關中的鄭國渠,河床增高的幅度最為明顯,灌溉效能已不足秦漢時期的四分之一,這嚴重製約了關中農業的發展,讓京城必須依賴江南的糧食。
而這兩樣工作做不好,自然是工部的責任,每當發生漕船陷入淤泥,影響漕運進展的事情,李隆基都會沒好氣的瞪著工部官員,甚至埋怨幾句,指責他們辦事不力。
為了清淤這個工作,工部是真的沒少操心,但清淤工作卻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以工部官員目前所掌握的各種資源,也只能維持現狀,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漕運擱淺和灌溉水渠河床抬高的事實。
在工部大量嫻熟人才被調入研發中心和鐵路局之後,工部做起事情來就更艱難了,若無新的助力,日後,漕運和灌溉水渠所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更加的嚴重。
此刻,李安表態可以發明清淤機械,這對郭虛己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了,只要有機械挖泥裝置,他相信,日後的清淤工作會變得容易許多。
“明年吧!明年這個時候,清淤機械應該就可以被髮明出來了,到時候,郭侍郎就該天天笑呵呵了。”
李安拍了拍郭虛己的肩膀,笑著說道。
“如此,就多謝李侍郎了,多謝,多謝了。”
郭虛己顯得非常激動,這是工部再創輝煌的唯一依靠了。
在建造黑火藥工坊,興建研發中心、鋪設鐵軌的行動中,工部已經大大的出了風頭,並得到了李隆基的嘉獎和賞賜。
但緊隨輝煌之後,卻是大量人才被調離工部,原本十拿九穩的鐵路運營系統,也被劃入內侍省,工部可謂是元氣大傷,而且是傷在最輝煌的時候。
這就好比一個人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卻突然摔入盆地之下,必然會摔得鼻青臉腫,這就叫所謂的落差。
而一旦清淤機械研製成功,並裝備工部的相關部門,則工部必然可以將大運河和所有水渠的淤泥問題徹底的解決,如此,李隆基必然龍顏大悅,工部也必將受到嘉獎。
說說講講的時候,時間過得總是比平時要快很多,在李安與郭虛己談論清淤機械的時候,二十畝良田,已經被耕地機械全部耕完了。
“李侍郎,這就耕完了,這可是二十畝地啊!居然只用了一個時辰。”
郭虛己驚詫的看向眼前的二十畝被耕好的良田,滿眼的不可思議。
圍觀的眾人,包括大量的老百姓,也全都非常的驚奇,當然,更多的是驚喜。
李安微微一笑,下令道:“耕完了還不算,還要看看耕地的質量如何,這才是最關鍵的,你們說是不是啊!”
“李侍郎,屬下已經檢視過了,耕地的效果比耕牛還要好,這耕地機械真是個好東西啊!”
一名部下連忙回道。
李安站起身來,走向耕好的田地,隨意的看了一眼,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看到的不僅有二十畝被耕好的田地,還有大量崇拜的眼神,很多老百姓都走進田地裡,親自檢視耕地的質量,在確認比耕牛效果還要好之後,便抬頭崇拜的看向李安,甚至有百姓直接跪在農田裡,向李安磕頭。
“李侍郎,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