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機,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宮,而李安則先去研發中心,呆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天黑之後,才返回別院。
冬季的日子是嚴寒的,但研發中心卻處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所有工匠都在忙碌著。
為了體現人性化管理,防止工匠凍傷,所有宿舍都加厚牆壁,甚至在裡面加裝一個壁爐,而在幹活的時候,也給這些工匠準備了保暖的手套。
在吃喝方面,所有工匠不但可以吃飽,而且,食物搭配還比較合理,幾乎每日都可以吃到肉片,這讓很多工匠興奮不已,幹勁就更足了。
而對於技術特別好的研發類人才,待遇就更高了,幾乎每一餐都有肉食,房間也更加的溫暖和舒適。
這樣照顧工匠,成本自然要大一些,但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了購買機械的貴族的身上,朝廷最終並沒有絲毫的損失,甚至,還能掙不少錢。
大量的蒸汽機床,逐漸投入到生產和研發之中,這加快了研發的進度,也增加了機械的生產效率,讓更多的機械進入大唐的市場。
就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收割機的研發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過,由於沒有莊稼可以用來試驗,效能究竟如何,根本就無法判斷,只有等到春耕的時候,種植的少量小麥成熟了,才能進行效能測試,但李安對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信心,認為自己所研發的產品,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在這些日子裡,焦炭和鍊鋼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突破,建造的鋼軌是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多了,在研發中心的幾座倉庫之中,堆積了大量打造好的鋼軌,這些都是用來鋪設鐵路的,春耕之後,就可以用上了。
由於蒸汽機床的投產和逐步投入使用,耕地機和抽水機的生產進入了加速階段,原本以為第二批耕地機會在春耕之後造出來,沒想到在春耕之前,就已經生產出來了,並立即被貴族豪門搶購一空。
抽水機的半數賣給了貴族豪門,而剩下的一半,則投入到關中各縣,以取代部分重要地段的水車,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沒有水車。
冬去春來,在充滿花香的季節,秋收時種下去的小麥,此時已經接穗併發黃了,正是收割的好時候。
為了檢驗收割機的效能,李安在京城附近括了一千畝代收的小麥地,不允許百姓自己收割小麥,一切交給收割機來幹。
而為了更好的擴大影響力,李安這一次造出了三臺收割機,可以同時進行試驗。
在收割試驗即將開始之際,在試驗所在的位置,除了三臺收割機之外,還有成千上萬名圍觀的群眾。
有關心收割機效率的朝廷官員,也有各大貴族家的年輕一輩,以及管家和奴才,當然,更多的是附近的老百姓。
“李侍郎,三輛收割機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開始了。”
研發工匠提醒道。
李安點了點頭,下令道:“開始收割吧!”
“轟隆隆……”
隨著刺耳的噪音,三輛收割機緩緩啟動,並立即開始收割小麥。
圍觀的群眾,全都目不轉睛的看著這三輛鋼鐵巨獸,他們非常期待,試驗的結果,在耕地機試驗獲得轟動之後,很多人都覺得,收割機肯定也非常厲害,誰讓是大名鼎鼎的李安發明的呢?
試驗的進展讓李安非常的滿意,三輛收割機全都沒有出現故障,而且,收割的速度非常喜人,比人力快多了,人力收割的莊稼只能是一捆捆的放在路邊,而收割機卻可以直接將果實收入固定的木盒裡,麥草則直接拋掉,這樣可以省卻脫谷這個步驟,進一步節約人力,提高收穫糧食的效率。
看著大量的麥草被拋到機器的後面,圍觀群眾全都驚奇的睜大了眼睛,因為被拋掉的麥草上沒有麥穗,這個麥穗跑到哪裡去了,這引起了眾人的好奇。
其實,在試驗開始之前,圍觀群眾一直以為,收割機是將麥子割成一捆捆的樣子放在路邊,卻不料情況與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收割機直接將麥草拋向身後,而且,被拋到的麥草上還沒有麥穗。
這就是人的固定思維,圍觀群眾都見過一捆捆的麥子,自然會認為收割機也是這個功能,但速度更快一些,卻不料收割機的效能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先進,可以直接將麥子收入肚中。
當然,也有一些笨蛋,以為收割機將麥穗拋進泥土裡了,嘲笑收割機是無用的傢伙。
搞清楚真相的群眾,全都對收割機讚不絕口,覺得收割機的效能,比耕地機還要厲害,並與誤會收割機效能的人爭執。
一個時辰過去了,試驗的結果也快要出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