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五十章 絞吸式挖泥船,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這一艘挖泥船就先交付給郭侍郎了,不過,郭侍郎要儘快召集人馬,學習如何使用和維護挖泥船。”
李安開口說道。
“好好好,本官明白,本官明白。”
得到第一艘絞吸式挖泥船,郭虛己喜不自勝,覺得自己得到了大寶貝,並立即吩咐下去,開始徵召人馬,準備學習操作挖泥船。
李安剛研製出來的小型絞吸式挖泥船,由於規模很小,只需要七八個人就可以了,非常節約人力,比直接讓勞力在枯水期挖河床的淤泥強太多,而郭虛己也會按照挖泥船的裝備數量,相應的準備操作的人才。
挖泥船的構成,包括主體結構、蒸汽機動力、蒸汽抽泥機,蒸汽絞吸裝置四部分組成。
其中,後三部分都是核心裝備,在研發中心生產,主體結構則分為兩個產地,一個是洛陽城的造船廠,另一個,則是在京城附近新建造的造船廠。
如此,建造出來的挖泥船,可以迅速就近投入到應用之中,從而解決關中地區和大運河的淤泥問題。
為了運營京城附近的造船廠,李安從研發中心抽調了一千人力,讓他們負責建造絞吸式挖泥船和運輸蒸汽船,關中雖然水系不夠發達,但也是需要蒸汽船的。
洛口造船廠,已經有數千人力了,不過,為了建造絞吸式挖泥船,李安從研發中心抽調五百多人前往洛口造船廠,不僅讓他們負責建造絞吸式挖泥船,還給了他們大量的圖紙,讓他們在洛口的船塢裡建造大型挖泥船,而大型挖泥船所需的核心裝置,會在京城的研發中心建造完成,並透過鐵路運往洛陽城的。
由於耕地機和收割機,這些農業機械一直在生產和銷售,為此,很多貴族都在持續不斷的驅除部分佃農,從而讓研發中心的人力越來越豐富。
為了將來更好的發展,李安也考慮到京城南部的空間不夠大,為此,必須將用人最多的製造產業,遷往遠一些的位置,興建幾個製造基地,但製造基地與研發中心的距離,還不能太遠,以便於指導和控制。
在人力富餘和看到機械化發展,給大唐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之後,朝廷很快就批准了在京城附近的荒地上,新建幾個製造基地的建議,並立即開始執行。
蒸汽火車頭,各種車廂被放在一個基地,耕地機、抽水機和收割機被放在一個基地,貨運蒸汽車被放在一個基地,還有一些實用的小玩意被放在一個基地,以減輕研發中心的土地壓力。
將很多成熟的製造環節,遷移到研發中心幾十裡外,這樣,大大減少了研發中心的土地壓力,同時,也讓各大製造環節,有了更充足的土地資源,這也是各種科研成果大規模井噴之後的必然選擇。
當然,李安的各項研發之所以能進展的如此順利,與大唐帝國所面臨的和平環境是分不開的,此時,才剛到天寶三年,對外並無太大的戰爭,更沒有損失慘重的敗仗,周圍各大強國也不敢輕易挑釁大唐,這讓大唐帝國,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支援李安的研發工作,同時,兩稅法的實行,也讓國庫的收入倍增,鐵路運營,也在快速回收製造和鋪設鐵路所花費的成本,各種農業機械,更是隻賺不賠,全部以成本價的兩倍賣給大貴族們。
此刻,大唐朝廷大部分的財力,都投入到了工業研發和製造方面,軍隊和官僚系統只佔財政支出的一小部分,這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
為了防控危險,國庫始終保持足夠的餘錢,以免帝國出現危機的時候,難以從容應付,這樣,不可避免的會影響部分機械的研發和製造,但凡事都要一步步來,步子不能跨的太大,國庫的資金絕對不能短缺。
“李侍郎,郭將軍來了。”
“郭將軍,那個郭將軍?”
李安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李侍郎,是我啊!我又來了。”
郭子儀大步走了過來,微笑著看向李安。
“郭將軍,看來你是真的很閒啊!邊關無事可做?”
李安總算明白郭子儀為何到了這把年紀,官職還這麼低,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機會表現,做將軍的,若是沒有仗打,很多能力都沒有辦法表現出來,而且,升官是有條件的,老郭既沒有軍功,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升官自然非常慢。
而且,李安覺得隨著自己的到來,後世威名遠播的郭大帥,很有可能會沒有出頭之日了,畢竟,老郭是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聲名鵲起的,但隨著自己的到來,安祿山那個挫人還有膽量發動叛亂?就算他真的敢叛亂,李安分分鐘就可以憑藉現代化的機械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