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貿易激發財富,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安在等待南霽雲與朝廷派來的官員,並拿出前一段時間,部下剛剛繪製出來的西爨地形圖,仔細的觀察了起來。

這一幅西爨地形圖,被李安手動更改了很多處,而更改的位置,也就是需要建設的地方。

雖然自己即將離開西爨,這裡的發展好壞似乎與自己無關,但李安是一個極負責的人,既然心中已有發展西爨的規劃,就一定要說出來,好讓留在這裡的官員認真的執行。

在李安的規劃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工作,當然是修路了,西爨處在地形崎嶇的山地,山多水多,道路崎嶇難行是這裡的地形特點,從瀘州前往南寧州的道路,很多路段只能步行牽馬,車輛完全無法正常通行,只能暫時卸貨,並用人力將車推過去,然後在將貨物背過去,重新裝車運輸,如此,必然極大的降低運輸的效率,增加運輸的成本。

一個地區要想進行發展,暢通的道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道路暢通,才能讓各種物資和人員能夠頻繁的流動,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讓這一的確變得越來越繁榮。

說的簡單一些,交通是繁榮的基礎,若某地收穫了大量的水果,但道路不通,則這些水果只能爛在地裡,因為無法有效的運輸出去,而且,就算有效的運輸出去了,但由於運輸過程太過艱難,成本必然極大的增加,如此,原本非常廉價的水果,到了需要的地方就會變成天價了,而價格太高,一般人又豈能吃的起。

總之,交通不順暢,各方都吃虧,種地的沒有積極性,只種夠自己吃的就行,因為種多了只能爛在地裡,或者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小販,小販也很痛苦,雖然,他們可以賺取差價,但運輸的過程太過艱辛,萬一道路被大雨沖垮,則自己購買的貨物就有可能因為耽誤時間而爛掉,如此豈不就賠本了,貨物千辛萬苦的終於到了購買者的手中,但卻因為運輸過程的艱辛而價格極高,購買者也要花很多的錢財才能得到這些貨物。

而道路一旦變成坦途,可以全程有效的通車,這一切的問題,全部都可以迎刃而解。

道路全程通車,意味著更多的運輸量和更短的運輸時間,這樣一來,小販的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貨物的新鮮度也更加有保障,購買貨物的老百姓,也可以買到更加廉價的商品,對商品的需求量必然大增。

如此一來,商人會更加積極的前去進貨,而種地的老百姓,見有人出錢到家門口收購產品,再也不用擔心多種的產品會爛在地裡了,他們會更加積極的去種植,從而擴大產能,讓自己掙更多的財富。

雖然財富全部是勞動人民創造的,但激發勞動人民創造財富的方式確實商業和貿易,只有商業和貿易繁榮,才能刺激老百姓更加積極的進行創造。

而讓商業繁榮的前提就是交通,交通越好,意味著流通越便利,運輸成本越低,所以,修繕道路對繁榮西爨至關重要。

修繕道路是一切的前提,只有先將道路修好,讓商品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流通,才能採取下一步的行動,也就是發展爨地特色產業。

爨地由於特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有很多經濟作物只有這裡才能出產,而這樣一來,這些產品就具備了極大的競爭力,運輸問題解決之後,就可以搞大規模的種植,以擴大產能了。

李安相信,只要這裡的百姓,能將特色產品擴大種植規模,利用新修繕的道路運輸出去,必然,可以為這裡的百姓帶來很大的財富收入,而爨地百姓一旦有錢了,必然也能夠購買其他地方,利用新修道路運輸過來的產品。

如此,爨地將形成一個新的商業中心,並與益州、交州、江南、中原,這幾個商業中心聯絡起來,互相促進,互相繁榮,進而為大唐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讓大唐帝國變得更加的繁榮和強盛。

當然,隨著道路暢通,特色農業蓬勃發展,採礦業的逐步崛起,爨地必然還會激發大量的第三產業,到時候,高檔飯館、客棧逆旅,上檔次的青樓都會出現在西爨的原始土地上,改善這裡百姓的生活質量,促進就業,進而讓這裡成為更加繁榮之地,並徹底擺脫蠻夷之地的帽子。

而西爨有一天,真的像李安規劃一樣的繁榮,則必然會讓南部的蠻族產生‘恨不為大唐人的感慨’並想法設法偷渡到西爨,從而為西爨提供源源不斷的生產力,進一步促進繁榮,甚至,因為南部蠻族與大唐的交流中,對大唐文化和繁榮的仰慕,自覺的加入大唐這個大家族,從而讓大唐的土地,在不知不覺中向更遠的方向擴充套件,讓中華文明擴充套件到更加遙遠的土地上。

天下歸唐,便是李安的最高目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