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火炮研製計劃,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與洛陽是大唐帝國,最為重要的核心城池,這兩個城池之間足有七八百里,算是比較遠的距離了。

皇帝每次出巡洛陽,都要在路途中耗費半個月,一來一回就是一個多月,兩個城池間的商業運輸車隊,也需要同樣的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

馬車的運輸量非常有限,而且,需要長途跋涉半個月,為了防備山賊土匪,還要有大量的護衛沿途保護,如此,運輸的費用自然不菲,商品的價格自然也就飆升了,這大大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負擔。

若要改變這種狀況,必然使用新的運輸方式,鐵路便是最佳的運輸方式,即便暫時還沒有火車,馬車改造一下輪子,在鐵軌上行進,效率也能提高一倍,從而降低運輸成本,讓長安和洛陽兩座城池的百姓受益。

洛陽城在隋朝的時候,是帝國的都城,隋煬帝楊廣徵發天下民夫,開鑿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此大運河有別於後世的京杭大運河,只是起始點沒變,中間的位置卻是在洛陽交匯。

如此,帝國東北和東南的大量物資,都可以透過水運抵達洛陽城,大大減輕了陸路運輸的壓力,降低了運輸的成本。

唐代的詩人皮日休的一首詩寫的好,‘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這首詩肯定了大運河對民生的巨大作用。

當然,隋朝滅亡是否真正原因,除了開鑿大運河,耗損國力之外,還與三徵高麗、世家爭權等綜合因素有關,並非只是因為開鑿大運河,而且,大唐立國之後,為了顯示自己替代大隋的合理性,自然要將隋煬帝貶低幾分,所以,即便隋煬帝是為了民生開鑿大運河,也會被說成為了自己的享樂。

這很明顯是悖論,比如,有人說大秦帝國的滅亡,是因為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讓老百姓怨聲載道,難道修建萬里長城也是為了享受,為了站在長城上看風景?很明顯,萬里長城是為了防禦匈奴,是國防目的,而大運河自然也只能是民生目的,皇帝巡視民生建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被故意黑化了而已。

當然,隋煬帝好大喜功,做事有些太急躁了,不顧帝國剛剛建立,國內還不穩定的現實,又是徵發民夫開鑿大運河,又是調撥大軍三徵高麗,又是重金打造龍舟等等,把國力耗空了,老百姓苦不堪言,從而一步步導致亡國。

若是不去三徵高麗,僅僅開鑿大運河,則大隋很有可能會是另一番情景了。

歷史不可以假設,大隋朝已經完了,現在是大唐帝國的時代,而且,大唐帝國已經立國百年,國力已經足夠雄厚,再加上李安帶來的後世科技,完全有能力負擔鋪設鐵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李隆基聽完大喜,立即下旨道:“李侍郎近期,可與工部眾人前往洛陽城一線視察道路,一個月後,開始鋪設通往洛陽城的道路。”

“微臣領旨。”

李安與眾工部官員一同命令。

由於鋪設鐵軌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而且,李隆基也已經下定決心,為此,自然沒有任何一位大臣提出反對的意見,新的鐵軌專案,順利獲得透過。

接下來的宴會,就是喝酒和欣賞歌舞,並互相恭維,談論一些高興的事情。

天色晚了之後,李安與眾大臣,被安排在溫泉宮內歇息,而李隆基則帶著楊玉環去華清池沐浴,洗個熱水澡再睡覺,這感覺自然比直接睡覺舒坦的多。

不知是換了地方,還是怎麼的,李安居然有些睡不著,於是,只能躺在床榻上,思考接下來該發明點什麼。

大唐現在是天下第一強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挑釁大唐,但唐軍面臨的對手比較多,四面八方都是敵人,雖然鐵路鋪好之後,唐軍的戰略機動能力會獲得極大提升,但使用落後的冷兵器,仍舊難以對周邊的敵人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尤其是吐蕃這樣的高原國家,是很難用冷兵器征服的,而且,冷兵器對抗,雙方的傷亡都會很大。

火炮的研製,似乎應該提上日程了,畢竟,黑火藥已經開始量產,既然有了黑火藥,當然要造火炮了,這樣黑火藥的威力才能更好的在戰場上體現出來,從而讓敵人聞風喪膽。

關於火炮的鑄造,李安還是知道一些常識的,只要將最基本的思路告訴軍器監的相關人才,完全可以造出可以使用的火炮,李安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造出來。

利用整整一個時辰的時間,李安將關於火炮的各種知識,以及圖紙和技術引數,全都寫在紙上,並不斷的修改,以保證軍器監的人能夠看得懂。

夜半之後,李安才睏乏的睡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