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李禕相助,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李適之被李林甫構陷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哥奴還是老樣子,這麼多年了,還是如此的嫉賢妒能,擔心有人威脅他的地位,不過,六弟也不必難過,這次純屬意外,華山金礦是陛下的龍脈,這件事情連我都不知道,你著了哥奴的道,也實屬正常,下次萬分小心就是了。”
李禕開口勸解李適之,對於李林甫,他也是很瞭解的,不過,在他當年輝煌的時候,李林甫還是個小官,而在李林甫拜相之後,他已經年老體弱,對李林甫構不成任何的威脅了,所以,便掛著太子少師的虛線,高薪在家養老了。
“下次,哪裡還能有下次,陛下現在已經不再信任我,讓我提出任何問題之前,要先與李林甫商議才行,所謂的左相不過是個虛名而已。”
李適之無奈的嘆息,李隆基確實說過,要李適之凡事都要與李林甫商議,如此,朝廷的大事就全都是李林甫一個人說了算了,李適之的左相,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實權,也左右不了朝廷的任何大事,也正是因為如此,李適之才無法幫助李安,向李隆基進言兩稅法的方案。
“陛下被哥奴迷惑,現如今,朝政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可惜我已經老邁,也是無能為力了。”
李禕感嘆自己年老,畢竟,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如今又是沒有實權的閒差,根本無法改變李林甫專權的事實。
“大阿翁,只要我們一同努力,朝政未必不會變的更好,眼下,朝廷的稅收一年不如一年,百姓的逃亡也是越來也多,若不改變目前的稅制,只怕日後大唐的稅收就不足以維持開支了,到時候大唐有亡國之危。”
李安當然不會將安史之亂說出來,但若是目前的各種局勢無法改變,安史之亂也將準時到來,到時候,大唐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改革稅制?大郎,這稅制是祖宗定下的,如何能隨意更改。”
李禕的思想顯然是有些守舊,覺得祖宗定下的規矩,不應該隨意改變。
不過,李安立即進行了一番解釋,將大唐均田制已經被破壞,百姓大量逃亡的事實擺了出來,並提出自己的兩稅制,讓李禕品評。
“按所擁有田地的多寡納土地稅,這樣一來,兼併的田地越多,所要繳納的稅賦也就越多,這樣的確能夠大大增加朝廷的稅賦,不過,這個兩稅法只要一經提出,必然會得罪很多人,尤其是土地眾多的權貴,必然大為不滿,阻力怕是很大。”
李禕很快就想到了兩稅法的好處和難處,他自己名下的土地就有不少,若實行兩稅法,他要繳納的稅賦也會變得多一些,當然,李禕的俸祿很高,這點小錢,對他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大阿翁說的是,不過,這個兩稅法只要實行,必然能給大唐增加大量的財稅,國庫會變得愈加充盈,只要我們能夠說服陛下,陛下同意了,貴族們反對又能如何,況且,兩稅法對田地的稅收並不高,並不會讓貴族傷筋動骨,只是小割一塊肉而已,阻力應該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
李安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總覺得兩稅法既然能在幾十年後實行,現在提前一些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僅僅提前三十多年而已,最多也就是兩代人的時間。
“既然如此,你們何不將兩稅法獻給陛下?”
李禕試探道。
“大兄,陛下現在對我成見頗深,只怕原本很有希望的兩稅法,因為是我呈上,而讓陛下不高興,從而功虧一簣,另外,陛下早已說過,日後不論何事,要先與李林甫商議,然後才能進言。”
李適之的表情很是無奈,李隆基讓他無論何事都要與李林甫商議,這就等於是奪了他的實權,雖然沒有明確撤銷他的左相,但也已經名存實亡了。
“哈哈!我明白了,你們今日一同前來,是要讓我進獻兩稅法,是也不是?”
李禕哈哈一笑,他又不是傻子,豈能看不出李安和李適之的心思。
“大阿翁說的是,六阿翁剛剛惹陛下不高興,孫兒又是職位卑微,不敢貿然提出如此大政,而大阿翁德高望重,若能聯絡一批老部下上奏陛下,兩稅法必然可以透過。”
李安一邊拍馬屁,一邊為李禕按摩肩膀。
“哈哈!你們是想把這得罪人的差事,推到我身上啊!兩稅法,收的都是田多錢多的貴族的錢財,此法一提出,不知要有多少貴族在被後罵我呢?”
李禕表情輕鬆的說出了心裡話,顯然,他並不懼怕得罪人,都半截入土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另外,他雖然已經在家養老,但心裡還是很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