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1章 不言自明,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會同裴蘊等人經過對顧姿兒、燕十三等人的連夜審訊,基本審清問明瞭顧姿兒一夥在浙東一帶為非作亂的事實經過,並在裴蘊、梁默等人的極力勸說下打消了就地處斬射殺焦二的兇手——燕十三的念頭,決定將他與顧姿兒一併押送回長安,交由朝廷發落。
但在隨後討論到的應在何時解送兩名重要的人犯回長安時,楊廣與裴蘊的意見再次產生了分歧。
裴蘊主張,應從速將顧姿兒、燕十三解送回長安,而楊廣心中卻對意外丟失於江陵附近的那十萬貫定金耿耿於懷,欲待江陵崔弘度那邊追回十萬貫定金,不留任何缺憾後再押解兩名人犯回京,向朝廷上章詳細稟明此次將計就計,一舉殲滅“雁巢”殘部的前後經過。
裴蘊心中雖然明知楊廣年輕好勝,不同意立即押解人犯回京純系顧全顏面考慮,但也不敢同他過分爭執,遂一面加緊催促江陵總管崔弘度繼續嚴查十萬貫定金的下落,一面建言楊廣先將審訊顧姿兒、燕十三二人得到的結果單獨寫道奏章派人送回長安,向隋高祖楊堅報告,以便朝廷及時瞭解、掌握江南的動向。
“衝之,你如此急於向朝廷奏明此事,可是對顧姿兒所供,她是經高青蓮指定,繼任‘雁巢’大頭領一事還有所猜疑?”楊廣起初尚未對裴蘊建言及早向朝廷稟明此事留意,及至過了幾日,他再次向自己提出此事時,不由得疑念頓起,沉吟著問道。
“王爺明鑑……”裴蘊衝楊廣一拱手,正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卻聽身後傳來了一陣腳步聲響,忙轉身望去,見是郭衍興沖沖地走了進來。
“見過裴都記室,稟王爺,張長史回來了。”郭衍匆匆和裴蘊打了聲招呼,抱拳向楊廣稟道。
“建平回來了?快請他進來。”楊廣自張衡攜帶那道在江南實施新政的奏章返回長安後,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早日得到朝廷的答覆,此時一聽張衡從長安回來了,再顧不得向裴蘊詢問旁的事了,衝他擺了擺手,吩咐郭衍速請張衡進堂來相見。
郭衍領命,走了不多時,果然見張衡風塵僕僕地走進了公堂。楊廣忙起身迎向張衡,拉著他的手問道:“建平,快說說,父皇詔準在江南推行新政了嗎?”
張衡微笑著點了點頭,輕輕掙脫楊廣的手,恭敬地施了一禮,方答道:“下官離京前,朝廷雖未下正式詔命,然在陛辭時皇上已向下官面諭,對王爺所上奏章中所奏之事給予詔準,只是考慮到率先在江南一地推行均田制,事關國政根本,遂命中書、尚書兩省詳加斟酌後再下詔書。下官因知王爺心頭牽掛著此事,故而一路上馬不停蹄,趕回建康來向王爺報喜。”
“父皇當真向你說過,答應在江南推行均田制了?這真的是太好了!”楊廣沒想到事情進展得如此順利,喜出望外地鼓掌歡呼道。
“還不僅僅是這一件喜事咧。下官此次返回建康,還帶來了皇上的一道旨意,請王爺就在公堂上接旨吧。”張衡笑咪咪地說道。
楊廣聽說張衡身上帶著父皇楊堅下達給自己的聖旨,立馬肅然整裝,帶著裴蘊一道將張衡讓至上首站定,跪接聖旨道:“兒臣楊廣恭聆聖諭。”
張衡面南背北站定,展開一道聖旨,朗聲宣讀起來。
原來,這是一道冊封詔旨,同時也是對楊廣前番還朝陛見時所請之事的答覆:在這道聖旨中,冊任南陳降將周羅喉接替韋晃擔任會稽郡守,改任韋晃為番禺郡守,統歸晉王楊廣節制。透過這道聖旨,開了任用南陳降將在江南任職、統軍的先例。
楊廣聽張衡傳諭罷聖旨,笑著起身問道:“這麼說,周羅喉將軍也隨你一道來建康了,還不快請他進來。”
“稟王爺,周將軍聽說韋晃將軍正在嶺南率軍平叛,唯恐會稽有失,遂託下官轉告王爺,他先行趕赴會稽接掌軍務,待它日嶺南叛亂平定,與韋晃將軍交接罷州郡公務後,再前來參見王爺。”張衡向楊廣解釋道。
“好啊,應當以公務為重,我果然沒看錯人。”楊廣對周羅喉的表現甚是滿意,呵呵笑著讚了聲,隨即命人準備酒宴,要為張衡接風洗塵。
“王爺,除了公務之外,下官尚有兩件私事要向王爺稟明……”張衡睨著陪站在一旁的裴蘊,欲言又止道。
“衝之,正好建平回來了,你去將幾天前審訊顧姿兒、燕十三兩人的筆錄拿來,稍後咱們三個一同議議。”楊廣見狀,便向裴蘊吩咐道。
裴蘊心中雖對張衡示意楊廣支開自己的舉動感到不快,礙於楊廣已開了口,只得拱手行了一禮,悻悻離開了公堂。
“下官離京前,曾受王妃囑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