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9章 強索不如暗查,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傳請王韶、李徹、張衡三位重要僚屬來晉陽宮正殿,原是為了同他們會商自己欲上章請求父皇調自己回長安繼續清查關自在的事,沒想到卻從高連升嘴裡得到了高句麗已將高寶寧驅離其國境的訊息。
如此一來,幾個人首先會商的議題自然就轉移到了如何將高寶寧捉拿回國,接受朝廷處治這件事上來了。
聽罷楊廣對此事前因後果的介紹,行臺右僕射王韶第一個開口說話了:“攝圖既已向我大隋稱臣,東突厥現已是朝廷的藩屬之國,依下官之見,莫如由王爺出面,直接要求攝圖將高寶寧交還給咱們,量攝圖必不敢違拗朝廷的意願。”
李徹也附和道:“末將贊同王僕射的主張。前此攝圖擅自將其牙帳北遷,不就迫於王爺的威壓,又遷回了紫河鎮了嗎?為了一名前齊的敗軍之將,攝圖斷不至駁了王爺的面子的。”
三人當中唯有張衡若有所思,低頭不語。
“建平,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想法吧。”近兩年來,楊廣內心中隱然已把張衡視作自己帳前頭號謀士了,凡遇大事,必先徵求張衡的意見,樂後方能做出決斷。
張衡聽得楊廣點名要自己發表意見,向上拱手道:“王爺,下官方才在想,高寶寧早在高連升從高句麗起程返回幷州前就已被高湯下令趕出了高句麗,至今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倘若如王僕射和李將軍所說,由王爺出面,直接向攝圖要人,而攝圖陽奉陰違,口頭答應交人,暗中卻放高寶寧另尋它處安身,咱們又當如何應對呢?突厥以北是鐵勒諸部,東面更有貘合、契丹、奚等邦國、部族,其領地犬牙交錯,一旦高寶寧聞風而逃,再想擒獲他就難了。”
“嗯,建平之言確有些道理,二位看呢?”楊廣點點頭,目光掃視著王韶、李徹,問道。
“王爺,東突厥地廣人稀,如不透過攝圖,莫說捉拿高寶寧,即使要準確地找到他在突厥的藏匿之地,恐怕都要費上一番周折了。”王韶內心頗不以張衡之言為然,有意提醒楊廣道。
“張尚書擔心攝圖陽奉陰違,私自放了高寶寧,這也不難。依末將之見,不如仿效王爺強逼攝圖南遷的做法,在致書攝圖,要其交出高寶寧的同時,調集大軍向白道州增兵,盛陳兵威,逼使攝圖不得不交還高寶寧給咱們。”李徹提出了一個軟硬兼施的法子。
楊廣時至今日已基本上從安若溪之死帶來的悲痛中解脫了出來,又因新得了張須陀的稟報,急於請調回京查案,心裡實不願再像上次那樣大動干戈,為了討還高寶寧而和突厥再生事端,故而聽了李徹的建言後,一言不發,緊鎖雙眉,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張衡,希望他能給自己出一個更好的主意。
與先前安若溪在實際上扮演了楊廣身邊頭號謀士多有不同,一方面楊廣年紀漸長,與初到幷州之時相比,在很多事情上面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另一方面,若論在楊廣面前說話的份量,以及與楊廣之間關係的親密程度而言,張衡頗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只不過是楊廣麾下的僚屬而已,斷然不能與安若溪相提並論的。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張衡平時雖也偶爾會直接說出自己對某件事的主張和應對之策,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採取循循善誘的方法,委婉地引導楊廣自己悟出正確有效的應對方法來。
此時見楊廣顯然並不贊同李徹的建言,張衡略一思忖,依然婉轉地建言道:“下官以為,王僕射方才所言點到了此事的關鍵所在,高寶寧兵敗喪軍已是五年前的事了,爾今只要能夠準確地查知他在突厥境內的藏匿之地,接下來捉拿他回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楊廣受到張衡的點拔,眼珠一轉,已然有了主意,爽快地說道:“強索不如暗查來得快捷。本王對如何處置此事,已然有了主張。齊安公,傳命趙才所掌斥候營,自今日起全體出動,潛往突厥境內查訪高寶寧的藏匿之地,一旦發現其下落,許其便宜行事,或捉或殺,任由其臨機處置,不必再報。”
王韶、李徹二人沒想到楊廣會採用派遣斥候尋訪、暗殺的方法來處置此事,還欲開口再勸,卻聽楊廣轉而說道:“目下河北局勢已歸於穩定,本王有意請調回京,繼續主持清查南陳關自在一案,今日傳請諸位前來,一則是為幫本王參酌參酌奏章的措辭,二則也是為提前和你們打個招呼,好讓你們心中有個準備。”
李徹知道,在處置高寶寧這件事上,楊廣已下達了正式命令,不容自己再提出任何質疑,便以向趙才傳令為由,率先向楊廣告辭,離開了正殿。
楊廣要請調回京主持查案,聽到這一訊息,官居河北道行臺眾僚屬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