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8章 復設江陵總管,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一行尚未返抵長安,朝廷就明發了一道詔旨:復設江陵總管。
江陵本是後梁國都所在地,前朝宣帝執政期間,為防範後梁暗中聯合南陳造亂,曾將後梁君臣趕到了隨州,並在江陵設立總管府,統轄重兵,監管後梁。
直至開皇二年間,後梁公主蕭厄嫁給了隋朝的晉王楊廣,兩國既是宗主、附庸的關係,又成了兒女親家,加之當時的後梁國主蕭巋採取了親隋遠陳的圖存策略,每年都要親赴隋都長安朝見楊堅,貢獻頗豐,所以,楊廣和蕭厄在幷州成親後不久,楊堅就下詔恩准蕭巋將國都挪回了江陵,並撤銷了隋朝的江陵總管及在江陵駐紮的重兵,以示對後梁的親善。
然而短短的三年之後,蕭巋於開皇五年間駕崩,後梁質隋的太子蕭綜被楊堅送回江陵,扶持他繼位做了後梁下一任的國主。蕭綜繼位之初,猶對隋朝唯唯諾諾,時不時地派出朝中重臣來長安呈獻貢物,但時隔數月,楊堅就屢屢接到密報,稱蕭綜默許其王叔蕭巖私下裡恢復了和南陳的往來,並且一再拒絕了隋朝提出的要其向長安派出王子質隋的請求。
後梁佔地和兵力雖極其有限,卻扼守長江中游要地,既能成為隋朝攻滅南陳的前沿,如其倒向南陳,則不免會成為妨礙隋朝突破長江天險的一道重要屏障,因此,楊堅果斷地採納了高穎等人的建議,做出了復設江陵總管,對後梁重新實施監管的決策。
在江陵總管的人選確定一事上,還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
由於江陵總管手中握有重兵,擔負著監管後梁的重任,楊堅原本想派自己的親侄子楊雄出任此一職,卻沒想到鎮守西北的秦王楊俊聞知朝廷即將復設江陵總管的訊息後,竟率先上章,舉薦其妻兄崔弘度出任此要職。
崔弘度當時在出鎮東都的太子楊勇麾下任許州刺史,政績頗為突出,楊俊在自己上章舉薦崔弘度出任江陵總管的同時,還寫信給太子楊勇,請他也在這件事上多替其妻兄多說些好話,盡力促成此事。
楊勇因欲拉攏同樣曾立下軍功的三弟楊俊(西北攻滅阿波一役)來牽制楊廣,防止楊廣一人獨大,故而慨然答應了楊俊的請求,上章給楊堅,盛讚崔弘度文武兼備,不但精擅治州理政,更曾屢次率軍平定過其治下的民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
由於有太子楊勇和秦王楊俊的接連保舉,加之考慮到崔弘度是楊俊的妻兄,朝廷至親的外戚,楊堅便打消了冊任楊雄來出任江陵總管的念頭,下詔調任崔弘度為江陵總管,給其兵馬三萬,負責監管後梁朝中動靜。
客觀論說起來,崔弘度的確稱得上是一位才能出眾的州刺史,也不乏統軍帶兵之經驗,可偏偏他身上有一條致命的弱點:過於自以為是,且對下屬極其嚴苛、殘暴,這就給了蕭巖、蕭綜叔侄以瞞天過海的機會。
崔弘度初到江陵上任之日,蕭綜親率後梁群臣出城十里,迎接崔弘度,自執下禮尊奉崔弘度,並且主動讓出自己的王宮以供崔弘度麾下的三萬隋軍駐紮。
崔弘度在長安陛辭之時,曾聽楊堅親自囑咐過他,稱蕭綜為人行事與其父蕭巋大不相同,與南陳朝廷頗多私下來往,提醒崔弘度切不可放鬆了對他的監管,甚至必要時可上章建言朝廷,發兵滅了後梁,以除後患。
爾今崔弘度見蕭綜對他執禮甚恭,並且甘願讓出自己的王宮來給隋軍當做軍營,表現得像是驚弓之鳥一般,於是不自覺地便產生了輕視蕭綜的心思,向朝廷上章稱,後梁國主蕭綜膽小怕事,一見朝廷大軍壓境,即嚇得主動讓出了王宮,據此觀之,他即便有反叛之心,也無率軍造亂之膽略、能為,請皇上儘管放心,有他率領的三萬兵馬在,後梁決不至有事。
楊堅接到崔弘度的上章之日,恰逢楊廣一行返抵長安,便傳命楊廣獨自入宮,到臨德殿見駕。
依隋制,凡是藩王、重要的外臣回京,須先奏明皇帝,經皇帝允准後方可回自家府邸。因此,楊廣命段達等人將王妃蕭厄等家人護關回晉王府的同時,帶著王韶等幾位主要的行臺僚屬首先趕到了大興宮門外等候皇帝傳詔。
如今聽到父皇只命自己一人入宮見駕,楊廣當即遣散王韶等人,獨自跟隨著前來傳達詔命的蘇儀兒到臨德殿來見父皇楊堅。
邁步進入大興宮的正門時,楊廣才倏地想起:那名首先發現張須陀的京兆衙門的獄卒不正和負責在此把守大興宮正門的禁軍將佐薛世雄是同名同姓嗎?於是,便向蘇儀兒打聽道:“蘇公公,不知這大興宮的正門仍由薛世雄帶人把守嗎?”
蘇儀兒因原任長秋監使楊約新近調任到大理寺做了少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