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1章 此典源於楊堅,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單單是以高穎為首的朝中群臣聯合上書,勸阻自己行廢立之事,尚在楊堅的意料之中。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本來嘛,太子妃元氏之死並無直接的證據表明系由他人毒害致死,就這件事本身而言,楊勇和雲氏都無過錯,自己之所以急詔次子還朝,多半出於皇后的建言,倘若朝中大臣一致反對廢黜太子,自己儘可以皇后想念兒子、兒媳為名,對外做出合乎常理的解釋,打消改立楊廣為太子的念頭,這場風波很快就會平息下去。
可令楊堅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高穎挑頭站出來反對自己行廢立之事不久,朝野間又颳起了一陣陰風,矛頭直指高穎本人,傳言什麼高穎於輔佐楊廣伐陳之時,曾多次違背楊廣的將令行事,並且擅自斬殺了陳叔寶的寵妃張麗華,妄圖以此在江南邀買人心,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更有甚者,有傳言直接誣稱,最近北境不甚安寧,高穎之所以屢屢請命統軍北鎮突厥,是想趁機從楊廣手中攫取軍權,意圖不軌。
這股陰風表面上看起來是順應皇帝、特別是皇后想要廢黜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的心思,直接打擊了楊勇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高穎,似乎是在為晉王楊廣奉詔還朝後被立為新的太子搖旗吶喊,鼓譟造勢,卻引起了楊堅的高度警覺:怪就怪在針對高穎的種種指責都是坊間的私自傳言,沒有一位大臣公然在朝堂上向他指出高穎有種種不端的行為,建言自己將他免官罷爵。
要知道,高穎不僅僅是太子楊勇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更是他,楊堅本人最仰仗的朝中首輔,自十數年前高穎臨危受命赴前敵監軍,助自己平定了以尉遲迥為首的三方叛亂之時起,直至去歲他輔佐次子楊廣統軍伐滅南陳,這許多年來他與高穎已心心相印,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君臣聯盟。
爾今卻有人慾借自己和皇后行將廢立太子之機蓄意挑撥他和高穎之間的君臣關係,這不能不使楊堅對這些人如此行事的真正動機產生了高度的警惕。
其時正值楊廣,蕭厄夫妻尚返抵長安,高穎確乎因北境局勢有產生動盪的傾向向楊堅提出要北上巡邊,楊堅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首先在朝臣面前公開表明自己對高穎深信不疑的態度,給躲在陰暗角落中,造謠生事者以迎頭痛擊,遂趁開皇十一年的元旦在大興殿舉行大朝會的機會,當著朝中文武群臣的面兒宣佈了自己詔準尚書左僕射高穎以行軍元帥的職銜統軍十萬,北上巡邊,一經發現北境諸藩邦有興兵南侵跡象,不必請旨,可臨機決斷的決定,並走下丹犀,拉著高穎的手對群臣道:“獨孤公猶如一面銅鏡,每被照磨,越加皎潔生輝。”公然顯示出自己對高穎的高度信任。
由於楊堅及時察覺到了長安城中有人慾借造謠中傷高穎來興風作浪,意圖不軌,並採取了有力措施堅定維護了他和高穎之間的君臣聯盟,使得一場暄然大波很快就得到了平息,等到楊廣、蕭厄夫妻二人返抵長安之時,高穎已然離京北上巡邊去了,而長安朝野之間也鮮有人在私下議論皇帝將行廢立的事了。
儘管如此,楊廣還是按照蕭厄的提醒,返回長安的頭一就趁入宮見駕之機,向父皇楊堅表明了自己決無做太子的心思,同時請求楊堅允准自己早日南歸。
“既然人都到了長安,那就索性多陪陪你母親,不必急於返回廣陵。”楊堅對楊廣剛返抵長安就來找自己表明不做太子的心跡甚為滿意,滿臉微笑地勸兒子道,“另,楊處道從江南平叛,凱旋班師之時,曾向朕進呈過一份你的奏章,內有不少需朕替你操持的事項,如今你回到了長安,諸如從牢中釋放冼花兒,要陳叔寶配合你勸降嶺表諸蠻族之類的事情,還是由你親自來辦。”
“兒臣謹遵聖命。還有一事,想求父皇允准。”
“還是有關撫綏江南的事?。”楊堅爽快地吩咐楊廣道。
“兒臣在託越國公帶回進呈的奏章中已談及撫綏江南的種種舉措。兒臣現已成功地籠絡了近百位江南士子、儒生在兒臣麾下編書、著書,待一兩年所編之書完成後,兒臣打算將這些士子盡放回江南各地出任地方官,相助朝廷治理江南,懇請父皇允准。再者,南陳覆滅前後,其軍中有不少將佐歸降我大隋,也請父皇允准,由兒臣從中挑選出若干忠誠可靠之人,再派往江南統軍,以安定江南民心。”楊廣既受了楊堅的鼓勵,便據實直接出了自己的請求。
“任用當地人為官,朕曾經在河北前齊故地作過一番嘗試,結果這些胥吏與河北世家豪右密切勾連,對朝廷欲頒行的政令百般阻撓,你在出鎮河北期間不是也吃過他們的苦頭嗎?為何如今還要建言朕任用江南士子做官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