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8章 力壓攝,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眼見著火候已到,遂將張衡原先為自己設計好的要河北諸世家派出代表,隨朝廷頒賞使節一同前往紫河鎮頒賜恩賞的說辭改成了自己心中所想之事,抬高了聲音衝眾人說道:“咱們叫突厥大可汗攝圖前往長安,朝見當今天子,當面向當今天子行人臣之禮,你們說,好不好啊?”
“晉王殿下英明,對,就叫攝圖到長安,跪拜我大隋天子,向我大隋俯首稱臣!”人群中立馬響起一片此起彼伏的附和之聲。
會後統計,這一場募捐大會為朝廷總共募得了超過五十萬石糧米,足足四萬多匹縑帛,更令楊廣感到喜出望外的是,經此一場募捐大會之後,一向對大隋朝廷心懷疑懼的河北當地世家豪右對大隋朝廷所持的態度發生了驚人的轉變,由先前的疑懼、戒備甚至是處處設絆抵制朝廷政令一舉轉變為了和朝廷站在了同一立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為了表彰張衡在這件事情中立下的大功,楊廣親筆寫下一道奏章,向朝廷保舉張衡代替張威,擔任河北道行臺左僕射一職,官位甚至居於右僕射王韶之前,同時建議朝廷給處事不當,以至激起民變的張威以降職處分,發落其到河北道行臺治下擔任青州刺史。後經楊堅召集高穎、虞慶則等朝中宰輔會商後決定,準楊廣所奏請,給予張威降職處分,發往青州任刺史,而張衡位望尚不足以擔任河北道行臺尚書左僕射,著賞上開府銜,代替王韶為晉五府長史。自此以後,張衡便成為了楊廣身邊首要的智囊、謀士。
按下楊廣如何獎罰行臺吏員不提,單說一個月後,河北當地世家豪右認捐的糧帛陸續運抵了幷州。因隋高祖楊堅慮及朝廷此次是從楊廣出鎮的河北道行臺治下募得的對突厥的恩賞,所以沒有派出朝中重臣做為頒賞使前往突厥頒賞,順理成章地將頒賞使的頭銜賞給了晉王楊廣來做,同時指派熟諳突厥事務的車騎將軍長孫晟擔任晉王楊廣的副使,伴其一道前往大可汗牙帳頒發恩賞。
楊廣心裡懷揣著誘逼突厥沙缽略可汗攝圖前往長安朝見隋皇的想法,待長孫晟一抵達幷州,就點齊驃騎營全體將士,押解著朝廷頒賞給突厥的糧車、帛車,從幷州出發北上,穿過雁門關,來到了距紫河鎮不足百里的白道州,這才命人先行赴紫河鎮面見沙缽略,向其說明情由,敦請他親自出鎮來迎接大隋頒賞使一行。
依沙缽略可汗攝圖的本意,實在不願為了區區三十萬石糧米和三萬匹縑帛,就屈尊降貴地親自出鎮迎接隋使,可架不住可賀敦宇文般若的一再勸說,又因前不久依附於自己的第二可汗庵邏因病亡故,自己新接納了他麾下數萬人馬,客觀上亟需這批糧帛來補充軍需,於是只得勉為其難地率領文武群臣出鎮十里,來迎接楊廣一行。
楊廣自四年前離京出鎮幷州以來,這還是頭一回和突厥大可汗攝圖見面,騎在“鐵蹄龍”馬背上,遠遠地望見紫河鎮外道邊一群披髮左衽的突厥人中為首一人,身高過丈,頭似麥鬥,眼似銅鈴,長相與眾不同,不禁回過頭問長孫晟道:“先生,道邊站立的為首那人就是攝圖本人嗎?”
“不錯,正是攝圖本人。”長孫晟抬眼望了望,點頭答道,“殿下,這攝圖人雖生得鹵莽,卻頗負心機,尚請殿下多多留意。”
楊廣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對長孫晟的話未置可否,雙腿用力一夾“鐵蹄龍”,奔著攝圖便跑了過去。在他身後緊跟著的張須陀、鮮于羅兩名近衛見此情形,忙也摧馬趕了過去。
“突厥大可汗在此,隋朝來使見了我家大可汗,還不下馬行禮?”
就在楊廣騎著“鐵蹄龍”跑到距攝圖身前不足百步遠的地方,突然從攝圖身後竄上來四名膀闊腰圓的突厥武士,齊刷刷地擋在了攝圖身前,為首一人手指楊廣,厲聲喝道。
未待楊廣開口答話,頗曉楊廣心意的鮮于羅已縱馬來到了四名突厥武士面前,手揮馬鞭,沉聲回敬道:“沙缽略可汗既已自認做我大隋天子的晚輩,我家晉王殿下奉旨前來頒賞,豈有兄弟間相見,要下馬行禮的道理?爾等還不閃開,叫你家沙缽略可汗來見過我家晉王殿下。”
長孫晟因不瞭解楊廣此來,不止簡單地頒賞給突厥,更懷有逼勸攝圖前往長安朝見大隋天子的目的,故而才有意在突厥人面前擺出一副上邦使節的架勢,為下一步的說辭做下鋪墊,此時聽鮮于羅話說得過於盛氣凌人,擔心當場惹惱了攝圖,事情反倒不美,忙摧馬向前,喝退了鮮于羅,翻身下馬,走到攝圖近前,躬身施禮道:“外臣長孫晟見過大可汗。大可汗有所不知,此次奉旨前來出使貴邦的乃是我朝晉王殿下,於禮自不該向大可汗行君臣之禮的,還望大可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