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6章 料事如神,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聽得段達的進言,在心中又將敵我雙方的軍力做了一番估算,正要開口說話,忽見張須陀大踏步走進帳來,抱拳稟道:“啟稟王爺,現在王韶僕射和李徹將軍率領二萬兵馬前來增援雁門關,王僕射和李將軍現在轅門外求見。”
自己才率軍抵達雁門關大半天的時間,王韶和李徹居然接踵而至,又帶來了兩萬兵馬!
楊廣聞訊,心中一喜,盯了段達一眼,站起身親自迎出了帳外。
稍頃,果然見王韶、李徹二人並肩而入。楊廣率領諸將將二人迎入帳中落座,單向李徹問道:“可是長安傳來了訊息,突厥大軍前來犯境?”
李徹驚訝地答道:“王爺如何知道?原是今日一早,潼關守將楊尚希派人來行臺衙署傳信,聲稱虞孝仁將軍奉旨返回幷州,剛出長安就病倒於驛站之中,與返京接任度支尚書的楊尚然邂逅,便託楊尚希改派他人馳往幷州,帶來了突厥四十萬大軍自西北木夾、石門兩道大舉南侵的訊息。張、王兩位僕射得知王爺親率大軍,星夜馳援雁門關,放心不下,經與末將商議,留下張僕射率領原幷州府軍鎮守幷州,王僕射與末將調集新近招募得的兩萬人馬緊隨其後,前來雁門關增援。”
“突厥主力果然自西北方向大舉入侵了。孝仁可有書信帶來?”楊廣意味深長地掃視了李雄、段達諸將一眼,轉向王韶繼續問道。
“李將軍方才所言無差。”王韶捻鬚微笑著答道,“下官和張僕射、李將軍會商,牽掛王爺的安危,同時也設想著雁門關地處敵我兩邦交界,一旦王爺決意出關與突厥對戰,所領一萬兵馬可能不敷呼叫,便索性將新招募的其餘兩萬兵馬盡數帶了來,以供王爺差遣。”
“你們在從幷州動身之前,就先預料到了我會轉守為攻,主動出關與突厥對戰?”楊廣驚奇地望著王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都是真的。
王韶笑而不答,轉頭向帳外吩咐道:“叫前來傳信之人進帳,面見王爺回話。”
過不多時,從帳外昂首闊步走進一人,入得帳中也不知向楊廣下跪施禮,就站在當地向楊廣伸雙手呈上兩封書信,大聲說道:“趙才奉楊尚書之命,前來求見晉王殿下傳書。”
楊廣聽得趙才這個名字,頗覺有些耳熟,待來人抬起頭來看清他的長相,不禁暗暗吃了一驚: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華山“殺胡寨”的那位羅漢寨主趙才。
“你且退在一旁,待本王看罷書信,再向你問話。”楊廣向趙才吩咐一聲,命人從趙才手中接過書信,呈上觀瞧。
楊廣首先拆閱的是虞孝仁寫來的書信。果如王韶方才所說,虞孝仁信中首先就向楊廣稟明瞭自己因病困於驛站,改託楊尚希派人趕回幷州報信的因由,繼而著重向楊廣稟報了沙缽略可汗親率突厥主力大舉南下,進犯弘化等州城的軍情。在信的末尾,虞孝仁特別申明,楊廣命他帶給太子楊勇的書信業已帶到,太子做出了嚴密部署,謹防奸人造亂,臘月初八當天長安城中並無異動,自己的病勢一有好轉,即從速趕回幷州面見楊廣稟明詳情。
楊廣看到臘月初八長安城中並無異動一行字,暗自長舒了一口氣,接著展開第二封書信注目觀瞧。這封信是新任度支尚書楊尚希親筆寫給自己的,信很簡短,但表達出的意思卻很重要。
楊尚希在信中建議楊廣在河北主動出擊,集中精兵強將給留守東線之突厥軍隊以最嚴厲的打擊,盡最大可能逼迫西北沙缽略調兵東援,從而減輕朝廷在西北面臨的壓力。同時,楊尚希也申明瞭由於時間緊迫,他和虞孝仁又是於長安城外驛站中邂逅,才獲知突厥主力大舉進攻西北的,未及向朝廷稟奏,即先行致信於楊廣,所說當否,還應以朝廷正式詔命為準。
對指派趙才前來傳信,楊尚希只在信的末尾寫了一句話:殺胡羅漢自願北上殺胡,望王爺接納。
楊尚希是當年三總管叛亂之時,父皇楊堅委以重任,親率宗騎驃團鎮守潼關的楊氏棟樑,其文韜武略堪與清河郡公楊素相比肩,向為世人所推重,怪不得王韶、李徹等人會迅速做出增兵雁門關的決定,原來根源出自楊尚希的這封書信呀。
事已至此,留守白道州之突厥一部捍然毀約,於大年夜強襲雁門關的真實意圖已昭然若揭了:即如安若溪所料想的那樣,是欲配合沙缽略西進主力,以強襲雁門關來吸引和牽制駐守河北的隋軍主力,令其不至被抽調往西北抵擋突厥主力。
更加令楊廣心中平添了一份底氣的是,由於抵達集結於雁門關外的隋軍人數已增至了三萬,對留守白道州之突厥一部保持了絕對優勢,既可調集充足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