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隋行4G,朱藤紫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晚會有第三更,時間在21點,明天也會有三更,時間分別在0點、12點和8點,後天恢復兩更,求訂閱)楊廣哈哈笑道:“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師兄誠意相邀,我豈有不從之理?只不過三個月時間未免倉猝了些,待我到達幷州之時,再差人與師兄約定具體時日,師兄不會介意吧。”說這話的同時,他心裡想的卻是:終將有一天,我會親統大軍北上,到你們可汗牙帳一遊的,你耐心等著就是。

“無妨,無妨。殿下什麼時候有興致,我管保隨叫隨到。”染干大大咧咧地應道。

他目光閃爍地望著楊廣,突然問道:“當日我與殿下初晤之時,殿下曾當面問過我一道題目,這些天我冥思苦想,卻怎麼也想不出漢高祖劉邦交給韓信帶領的那隊士兵究竟有多少人,明日我父子二人即將返回突厥,臨行之前,還望殿下能為我做出解答。”

將近一個月前,楊廣初會染干之時,曾以一道小升初的奧數題――韓信點兵難倒了染干,為朝廷贏得了尊嚴。他決想不到,染干至今仍對此耿耿於懷,並且竟有臉面向自己提出討教,一時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起來,面顯得意地答道:“二十三人。染干王子如果欲瞭解詳情,方才你不是說到都斤山有大批的漢人嗎,你回去問問他們,自然便知端的。”

“那麼請問殿下,不知韓信是哪裡人哪?”染干有備而來,不慍不怒地接著問道。

“淮陰人。”

“哦,不瞞王爺說,我來長安前,就曾聽到都斤山的漢人私下裡議論說,目下唯有與貴國劃江而治的南方陳朝才是漢人的正宗帝國,而無論是先前的周朝(北周)、齊朝(北齊)都不過是鮮卑族的後裔,和我突厥無甚差異,不知王爺以為然否?”染干邊說邊用眼角的餘光覷著楊廣的反應,言語中充滿了挑唆的意味。

“自北魏孝文帝移風易俗,推行漢化以來,大江以北,長城以南就只有華夏,而沒有漢夷之分了。師兄,淮陰現下雖屬南陳,但昨日大朝會上,我父皇詔命已下,八萬大軍現正枕戈待旦,準備一舉平滅南陳撮爾妖邪之邦,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說不準再過上三五個月,我便能陪師兄你到韓信故里去走上一趟了。”楊廣立馬反唇相譏道。

或許是想到自己今日專為辭行而來,不便與楊廣徒逞口舌之利,起正面衝突的緣故,染干只不服氣地嘟囔了一聲:“叫士兵們自己報個數不叫行了,清點個士兵人數還需費如此大的周折?我們突厥人一向都是以騎射、勇力論英雄的,哪裡在乎這些?”

楊廣聽染干言語間主動“撤兵”了,也大度地說道:“貴邦可賀敦不是託師兄帶幾株長安的木芍藥回突厥嗎,北地嚴寒,不利於花兒生長,今日不妨就多送幾株給師兄吧。”

“可賀敦曾對我叮囑過:她只求一株故鄉花草,以寄思鄉之情,如蒼天有眼,能使她有生之年重新回到長安,我帶回突厥的這株木芍藥便不會凋零、枯萎。因此,我不便違背可賀敦的意願,但求殿下贈予一株即可。”染干客氣地衝楊廣抱了抱拳,卻話中藏話地答道。

楊廣聽出了染干的話外之音:身為前朝的千金公主,當今的突厥可賀敦宇文般若仍念念不忘恢復周室江山。只是,楊廣同染干一樣,也顧念著今日不輕易和他再起紛爭,遂僅報之一笑,並沒再多說什麼。

“前番在殿下府門前,我與張須陀比試箭法,敗在了他手下,今天能否請殿下答應,將那日所用的強弓贈與我帶回突厥。我還一心惦記著回去後日日勤加習練,將來有一日能勝過他呢。”染干

隨即另向楊廣提出了一個請求。

從染干今日一再地主動提起自己以往的失敗中,楊廣敏銳地察覺出染干其實內心還是十分坦蕩的,從不諱言過往種種的不光彩,反而敢於向對手發出公開的再次約戰。這一點倒是令他頗為欣賞。

“師兄有所不知,那張強弓原本並不是我府中之物,乃是我祖父麾下一員舊將慣使之物。如師兄不介意,我另挑張強弓贈與師兄,你看怎樣?”

楊廣話音剛落,只見府掾魚贊面帶驚慌之色地匆匆走了進來。

“啟稟王爺,秦王、越王現在府門外求見。”

近些天,關於自己這兩位兄弟屢次入宮,請求父母准許他們和自己一併出鎮外藩的訊息,楊廣也聽到過一些,今日聽說他二人在自己府門外求見,兼之見趕來報信的魚贊面帶驚慌,隱隱已猜出楊俊、楊秀來意不善,礙於有染干在場,不便向魚贊細問究竟,遂只淡淡地吩咐聲:“請他們來這裡相見吧。”

染干坐在一旁,也瞧出了些端倪,忙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