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溫柔的嘹亮,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創作過程是典型的心理學上說的“移情的創作”。這種情緒積聚起來無處轉移,無處釋放。但人人都有轉化的方式,有的人殺人放火,而《雷雨》是這樣一種方式。
《雷雨》的原始劇本,如果照原本演出來大概有4個小時,所以曹禺寫的時候沒有想到演戲,完全是發洩,沒有考慮長短的問題,一般話劇演這麼長受不了。我們知道一般話劇演2個小時中間還要休息,4個小時沒有辦法演。無論話劇還是電影,都有個適宜的長度,這是西方人研究了觀眾心理學之後確定的。你看電影為什麼1小時40分鐘左右?長了人就受不了,都是為了迎合人,不像中國的戲曲。過幾天我要看《長生殿》,是崑曲,幾百年來從來沒有演過全本。這一次臺灣投資800萬要全部排出來,要看三個晚上。從來沒有一齣戲要連著演三個晚上。所以一般導演排《雷雨》都要刪節,首先把《序幕》和《尾聲》都刪掉。所以我們看到的《雷雨》基本上都是四幕,其實後面還有《尾聲》,而刪掉不刪掉區別是很大的。不同的導演處理《雷雨》,從30年代到現在,70多年可以說有過種種出彩的處理方式,每一種處理方式當中都能考察到,與當時那個年代相關聯的觀點。我當年碩士論文寫的就是《雷雨》的演出史,就是考察第一次演出一直演到現在,每一次演出導演是怎麼處理的,與這個時代有什麼關聯。幾十年來的研究,說明《雷雨》雖然只是一部戲,但它是說不完的。從任何角度都可以進去分析它,它既是一個命運悲劇,也可以說是社會悲劇、人性悲劇,也可以說是女性的悲劇。
《雷雨》的結構是很古典的結構,是經典的封閉式結構。主要的人物不多,如果看過的話,閉上眼睛都能說出來。而故事就發生在這些主要人物之間。從戲劇的角度來講,我們說哪個是第一主人公不好確定,但是從故事的角度看,有一個主人公,就是周樸園。周樸園是一個資本家,我們現在都叫做企業家,是這樣一個人。周樸園過去是少爺,出國留過學,還是個“海歸派”。這個人經歷很複雜,身上既有中國傳統的東西,又有西方的東西。他是這個大家庭的主人,就是老爺,其實是中年人。現在有一個妻子,他妻子比周樸園年輕很多,看上去大概小了20多歲。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傳統的女子,但是實際上她非常複雜——她在《雷雨》中,是具有“五四精神”的女子。而周樸園這個人30年前在他的家鄉無錫當少爺的時候,和服侍他的一個丫鬟叫侍萍的,有過一段十分純真的感情,他們生過兩個孩子。後來周家不允許他娶這個丫鬟,趁周樸園不在的時候,他們家人做主把侍萍趕走,而那個時候她剛生下第二個兒子。後來她抱著第二個孩子離開周家,大兒子就留在了周家。周家人都以為她已經死了,其實後來被人救醒,輾轉漂泊嫁給一個人叫魯貴。這個魯貴是個市井無賴,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點,就是勞動人民身上的缺點,就是“精神奴役的創傷”。雖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屬於勞動人民當中不好的,或者是勞動者中的渣子。而侍萍在大家庭做過丫鬟,自己有一定的修養,所以沒有辦法忍受魯貴,她就到另外一個學校當女傭。而魯貴鬼使神差竟然到周家當了管家。
當年周樸園留下的長子叫周萍。我們看,為什麼起名叫“周萍”?是和他母親的名字用了同一個字。周萍小時候在無錫家鄉長大,後來周樸園把他接到天津來,想把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我昨天在鳳凰衛視談約旦的接班人的問題,接班人是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企業都要考慮的問題。周樸園想把周萍培養成接班人,讓他打理他的工礦企業。可是接他來天津以後,周樸園經常不在家。在空蕩蕩的大公館,就像曹禺自己生活的空間一樣,年輕的周萍無所事事,他也想了一些很遠的東西。恰巧在這個公館裡面還有一個人喜歡向遠處想,那就是周萍年輕的後母。他們兩個人在輩分上是不同的,但是他們年紀差不多,他們受過相同的教育,也就是說,他們是一代人。他們很可能在某一個學校裡面是前後級的同學,這是完全可能的。而這個人嫁給周樸園以後並不認為周樸園對她好,周樸園可能覺得自己對她很好。她自己整天獨自在公館裡,思這想那。在這種情況下,加上週萍是軟弱、孤獨的人,這兩個人就產生了感情。所以周萍和蘩漪的關係也是複雜的:表面上應該是母子,實際上是情人。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當年海上驚雷雨:曹禺的《雷雨》(5)
而侍萍帶著小兒子嫁給魯貴,又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叫四鳳。四鳳被描寫成聰明美麗的勞動人民的女兒。如果說勞動人民的缺點表現在魯貴身上,那麼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