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對。
賣一把槍,能賺多少錢?
要知道,就算是最好的df8smg,利潤也就幾千美元。
銷售量最大的df762系列,利潤還不到200美元。
賣一輛坦克呢?
“薩勒曼”的單價超過了1000萬美元,利潤至少都有400萬美元。
也就是說,要賣2萬多把df762步槍,才頂得上一輛“薩勒曼”主戰坦克。
其實,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d&f公司已經嚐到了重武器的甜頭。
當時,由沙特等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主戰裝備,都是透過d&f公司轉手,維護保養也有d&f公司承擔。
戰爭期間,只是透過維修受損的坦克戰車,d&f公司就賺了數億美元的利潤。
要知道,這還是友情價。
用高俊的話來說,在跟巴基斯坦做買賣的時候,d&f公司幾乎沒有賺錢,所謂的利潤也只是公司內部節流的收入。
在別的地方呢?
在召開會議之前,高俊就已經在非洲拿到了一份“哈立德2”的訂單,向坦尚尼亞出口150輛這種坦克。
雖然都是簡配版,單價才350萬美元,但是利潤高達30%。
也就是說,這一筆買賣,就帶來了1億多美元的收入。
很少?
要知道,這才是開始。
按照高俊的估計,在開啟了國際市場之後,只是代理出售“哈立德2”,就能獲得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可以說,只有進軍重灌備領域,d&f公司才能發展壯大。
正是在這次會議之後,d &f公司開始轉型。
3年的時間不算多,能做的也不是很多。
關鍵就是,d&f公司沒有自己的產品線,只能透過跟巴基斯坦,沙特等國合作,代理銷售這些國家的武器裝備。
當然,急也急不來。
為啥?
研製重灌備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前期投入非常巨大。
所幸,這沒有難倒高俊。
直接進軍重型裝備領域,肯定行不通。
不說別的,這將直接跟華夏的軍火企業競爭,也就無法保證能夠順利的從華夏獲得核心技術。
為此,高俊採用了曲線救國戰略。
什麼意思?
在民用市場發力。
2年前,d&f公司針對民用市場,推出了一款重型裝備,即gz6型裝甲車。
這是一種3軸6輪,20噸級的裝甲車,採用輪式戰車的底盤,內部系統針對民用市場做了最佳化。
怎麼最佳化?
就是儘量採用商用裝置。
這樣的裝甲車,能用來幹嘛?
顯然,用處太多了。
比如,充當裝甲押運車使用。
此外,在裝上了遙控武器站之後,還能在低烈度的衝突中充當裝甲戰車使用。
只是,gz6的銷量並不好,到現在都沒賣掉100輛。
去年,針對市場反饋,d&f公司推出了4軸8輪版的gz8。
這種35噸級的裝甲車就不一樣了。
只是在去年,就獲得了500輛的訂單,而且今年已經拿下了第1000輛的訂單。
關鍵就是,防護更好,而且能夠安裝效能更好的遙控武器站,是貨真價實的輪式步兵戰車。
此外,如果客戶有需要,還可以改造成自行火炮、自行迫擊炮。
按照高俊的估計,gz8的產量有望突破2000輛,給公司帶來至少20億美元的利潤。
只不過,真正的重頭戲依然是軍用航空。
發展到現在,d&f公司的問題也很突出。
什麼問題?
產品線太多了,太分散了。
雖然d&f號稱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全系統地面武器裝備的軍火企業,但是過於分散的產品線,帶來了極為嚴重的隱患。
什麼隱患?
研發投入太大。
為此,王棟已經多次警告高俊,步子不要邁得太大。
只是,從當前的業績來看,確實沒有什麼好指責的。
說白了,如果沒有高俊,沒有d&f公司賺到的鉅額利潤,王棟在巴基斯坦這邊搞的工程都很難進行下去。
這個時候,真正需要王棟關心的不是d&f公司的經營情況與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