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8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這也是印度一直拒絕跟巴基斯坦進行停戰談判的主要理由。
為啥?
驅逐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居民,本身就違反了國際法,造成了人道主義災難,肯定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援。
只是,誰能證明這是巴基斯坦當局所為?
沒錯,數百萬當地人離開家園,肯定與巴軍有關,畢竟在巴軍佔領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之後,才迫使這些人逃亡。
問題是,巴基斯坦並沒有下達任何驅逐命令。
用巴基斯坦官方的話來說,這是當地人自行做出的選擇,而且巴基斯坦軍隊一直在努力維持當地秩序。
對於民眾自發做出的選擇,巴軍沒有權力去幹預與阻止。
至於人道主義災難,肯定有,但是沒有印度說的那麼嚴重。
按照巴基斯坦官方公佈的資料,在佔領區內,巴軍不但負責維持秩序,還在向所有人分發食物等生活用品,並且儘量保證道路暢通無阻,沒有限制民眾的人身自由,也沒有針對民族與信仰做出限制。
此外,巴軍還向遷徙的民眾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換句話說,如果發生了人道主義災難,也是印度的問題,即印度並沒有安頓好湧入北方邦的難民。
難道只有克什米爾才有難民?
要知道,在伯坦果德與阿姆利則都有難民,而且都是已百萬計。
相對而言,從克什米爾湧出去的難民根本就不算多。
在伯坦果德,巴軍在撤離之前一直在儘量為難民提供幫助,無條件的救助了很多在戰爭中受傷的平民。
在阿姆利則,巴軍更是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
別的不說,巴基斯坦甚至用自己的戰略儲備來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幫助難民渡過最為艱難的時期。
當然,在印度看來,這些都只是說辭。
為啥?
巴基斯坦所做的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保證對克什米爾的控制權,讓佔領克什米爾變成既成事實。
只是,印度該怎麼辦?
可惜,印度根本沒有應對之策。
奪回克什米爾?
顯然,在軍事上根本行不通。
談判?
只要印度肯坐下來談判,那麼首先就得接受既成事實,即在現有的局面上跟巴基斯坦進行談判。
可見,印度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的結果,也就只是讓巴基斯坦從阿姆利則撤軍。
48小時不算多,印度當局該何去何從?
當天,新德里、孟買等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
不是針對巴基斯坦,而是針對印度當局。
印度當局並沒有兌現之前的承諾,更沒有盡到維護國家領土安全與主權的責任,因此已經喪失了執政資格。
到了次日,也就是開戰的第99天,新德里的示威遊行演變成了騷亂。
雖然印度當局早就做了準備,但是負責維持秩序,準確說是鎮壓騷亂的警察部隊也受到了影響。
當晚,暴亂已經遍及整個新德里。
入夜後不久,印度總理簽署了一道命令,讓部署在郊外的4個旅入城,協助治安部隊平定騷亂。
可惜,平亂行動迅速演變為武裝衝突。
到天亮的時候,整個新德里都變成了火海。
根據後來的統計,在這場遍及印度首都的暴動中,至少有數萬人喪生,而且大部分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
當天下午,在安理會的通牒到期前,印度總理宣佈接受安理會調停。
隨後,印度總理簽署命令,讓前線部隊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到此,第四次印巴戰爭的大規模交戰階段宣告結束。
當然,事情還沒有完。
就在印度總理宣佈接受停戰談判之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在北方戰線上,至少有5萬名印軍官兵向巴軍投降。
為啥?
這些印軍官兵,特別是高階軍官,都擔心在戰後遭到清洗。
要知道,在印度歷史上,因為戰敗而遭到清洗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後方的局勢失控,那些發動戰爭的政客很有可能把責任推卸給在前線浴血奮戰的軍人,並且發起針對高階軍官的清洗運動,以此來轉移民眾的憤怒,穩定國內局勢,並且保住自己的政權。
只是,現在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
第641章 軍事政變
新德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