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10多個旅,能做什麼?

當然,在克什米爾南部地區作戰,印軍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優勢。

這就是,能夠依託本土的交通體系,特別是鐵路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從而大幅度減輕後勤保障的難度。

相對而言,巴軍的情況就糟糕得多了。

在查謨附近,還不算什麼。

關鍵是在克什米爾的東北部地區,巴軍在很多地方只是奪取了印軍的據點,並沒有構成完整的防線。

這些據點,能夠遲滯印軍的進攻,卻未必能夠擋住印軍的進攻。

當然,在突破了巴軍的防線之後,印軍同樣要面對交通條件惡劣的問題。

其實,這也是巴軍主張圍繞著伯坦果德打一仗的關鍵原因。

圍繞著伯坦果德打一仗,消滅印軍的有生力量,才能重創印軍,扼制印軍在東北方向上發動進攻的企圖。

為啥?

對印軍來說,伯坦果德不容有失!

如果丟掉了伯坦果德,那麼南面的阿姆利則與賈朗達爾都將收到巴軍威脅,甚至在巴軍的遠端炮兵打擊範圍之內。

此外,東北方向的印軍也將受到威脅。

在後路隨時有可能被切斷的的情況下,印軍也不可能投入重兵發起進攻,甚至無法發起進攻。

其實,這也是印軍把2個裝甲旅放在伯坦果德的原因。

不管怎麼打,雙方都必須盯住伯坦果德。

與印軍不同,巴軍沒有向查謨方向增兵。

為啥?

後勤保障跟不上。

在打下查謨之後,巴軍甚至撤走了4個步兵旅,準確的說是讓4個步兵旅撤下來維護後方的補給線路。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結果就是,在查謨方向上,巴軍能夠調動的作戰部隊只有6個旅,不過其中有4個旅是主力部隊。

此外,在伯坦果德西面的納羅瓦爾,巴軍還有3個旅的兵力,其中1個是裝甲旅。

也就是說,巴軍當時能夠動用的只有9個旅的兵力。

相對而言,巴軍的兵力比印軍少得多。

只是,在戰鬥力方面,卻要強得多。

為啥?

巴軍有3個裝甲旅與2個機械化步兵旅,另外4個步兵旅當中,有2個參加了在查謨的戰鬥,另外2個是奇裝滿員。

印軍呢?

名義上動員了至少15個旅的兵力,卻只有2個裝甲旅,其他全是步兵旅。

要命的是,印軍的這15個旅,除了從新德里調來的2個裝甲旅,其他13個旅都有大量缺員。

裝備方面,更加沒得比。

為啥?

巴軍的3個裝甲旅,有2個裝備“哈立德2”型主戰坦克,另外一個是“哈立德”,而且2個機械化步兵也也裝備了“哈立德2”型主戰坦克,此外還各有加強炮兵營,裝備了大量重型火炮。

印軍呢?

名為2個裝甲旅,其實總共也就只有100多輛“阿瓊2”。

這個數量,其實只相當於一個裝甲旅的規模。

至於“阿瓊2”的戰鬥力,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其實,印軍擁有的只是兵力上的優勢。

以作戰能力來看,印軍在當時更應該採取穩固防守的戰術,而不是說謀求突破巴軍的防線。

已經有不少的印軍指揮官認識到了這一點。

可惜,印度高層並不這麼認為。

說白了,對印度來說,不管是談還是不談,都得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不然印度當局根本就無法坐下來談判。

什麼樣的勝利?

當然,最好是在克什米爾擊敗巴軍,奪回一部分失地。

只有這樣,印度當局才能宣稱已經取得了勝利,以勝利者的身份坐下來談判,並且逼迫巴基斯坦妥協。

要想取得這樣的勝利,就必須發動進攻。

有透過防守獲得的勝利嗎?

打了20多天,除了巴軍在拉合爾打了一場漂亮的防禦戰之外,印軍就沒有在戰場上透過防守取得過勝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進攻也是避免更大失敗的辦法。

為啥?

巴軍就沒有在進攻中失敗過,因此讓巴軍發動進攻,印軍很有可能會再次遭受慘敗。

第622章 只能進攻

開戰的第25日,在停火期限到達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