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也在800毫米以上,安裝附加裝甲之後能達到驚人的950毫米。

可以說,裝甲才是坦克最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

當然,美國的技術那是獨門絕技,而且從不出口。

那麼,在裝甲技術的第一陣營裡,也就只剩下了英國的喬巴姆裝甲,以及華夏的金屬陶瓷裝甲。

最先進的裝甲,肯定是自用。

次一級的,才拿來出口。

要再次一級的,才會以技術輸出的方式,授權第三方進行生產。

其實,這也是“豹2”防護不夠的關鍵問題,即德國獲得的,其實是英國人早就淘汰了的舊技術。

當時,華夏提供給巴基斯坦的不是金屬陶瓷裝甲,而是普通的複核裝甲。

只有在華夏直接出口的vt…4上,才有第一代金屬陶瓷裝甲,而華夏自己的主戰坦克已經用上了第二代金屬陶瓷裝甲。

可以說,“哈立德2”最大的問題就是防護。

做為土豪,而且擁有直接從華夏進口的“薩勒曼”,所以在買到“哈立德2”之後,沙特立即做了對比測試,也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第514章 大坑

根據沙特用實彈實車做的測試,“哈立德2”的炮塔正面等效防護厚度僅600毫米。

此外,也證明了“哈立德2”採用的是普通複合裝甲。

其實,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600毫米的等效防護厚度不夠?

如果只是用來應付周邊威脅,其實是足夠了,實在不行還能安裝附加裝甲,把等效防護厚度提高到750毫米。

這個厚度,足夠擋住除了最新一代穿甲彈之外的全部穿甲彈。

更何況,沙特的主要假想敵是伊朗,而伊朗根本就沒有效能出色的穿甲彈,即便沒有安裝附加裝甲,“哈立德2”也能應付伊朗主戰坦克的威脅,而且憑藉強大的火力,在戰場上獲得壓倒性優勢。

此外,在城市戰裡面,坦克的主要威脅不是來自正面。

可見,以實際使用為標準,“哈立德2”已經足夠了。

問題是,在沙特獲得“哈立德2”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不止是伊朗的威脅,還有緊鄰的那個不聽話的阿拉伯國家。

誰?

卡達。

在沙特從華夏採購第二批60輛“薩勒曼”的時候,德國曾經向沙特推銷坦克,也就是強大的“豹2”a8sa。

雖然這種坦克的防護也不怎麼樣,不比“哈立德2”好多少,但是火力,也就是坦克炮的威力遠遠超過了“哈立德2”。

為什麼?

因為德國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提供140毫米坦克炮!

當時,沙特沒有購買德國坦克。

一是因為貴,二是與沙特的總體戰略不合。

此外,140毫米坦克炮真的用得著嗎?

要知道,在口徑加大之後,攜帶的炮彈必然減少,而且必須使用自動裝彈機,因為炮彈的重量超過了裝填手的極限體力。

事實上,這也是西方國家一直使用120毫米坦克炮的關鍵所在。

120毫米炮彈的重量,就讓裝填手難以承受,而140毫米炮彈就更不用說了。

結果呢?

卡達接下了這批坦克,以3500萬美元的單價,一口氣採購了120輛,而且全部部署在朝向沙特的南部邊境地區。

這120輛配備140毫米坦克炮的“豹2”a8ca成了沙特的心腹大患。

要知道,當時沙特手上只有120輛“薩勒曼”能夠勉強與之對抗。

這樣一來,沙特對坦克的效能就極為重視,特別是防護效能。

雖然在理論上,現有的任何一種坦克都無法抵抗140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彈,因為按照最保守的估計,140毫米坦克炮的長杆鎢芯穿甲彈的穿甲厚度都在1000毫米以上,而現在沒有任何一種坦克的等效防護厚度達到這個水準,但是在當時,德國並沒有研製出能夠使用的先進穿甲彈。

賣給卡達的,其實是一種在dm63的基礎上放大了的穿甲彈。

說得更準確點,就是把dm63的彈芯套上一個更大的彈託,然後裝到了140毫米穿甲彈的彈殼裡面。

得益以更高的初速,這種穿甲彈的理論穿透厚度達到了900毫米。

顯然,“哈立德2”在安裝了附加裝甲之後,也擋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