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很簡單,傑桑往北五十千米就是伊拉克與伊朗的邊境。

因為太靠近邊境,所以阿盟聯軍之前沒有重點轟炸這座城市。

其實,就在不久之前,沙特的一架f…15sa就在傑桑附近遭到攻擊,雖然沒有被防空導彈擊落,但是飛行員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這件事,間接證明傑桑附近有伊朗的地面防空系統。

此外,早在數日前,阿盟的偵查機在傑桑附近發現了一種外形酷似“佐勒菲爾卡”4的主戰坦克。

據此,沙特情報機構認為,伊朗向叛軍提供了這種先進的主戰裝備。

這種主戰坦克很先進嗎?

以伊朗的標準衡量,確實很先進。

五年前,當這種坦克首次出現的時候,外界一致人為,與之前的兩代一樣,也是“佐勒菲爾卡”的改進型。

顯然,這是一個錯得離譜的判斷。

這種專門為革命衛隊研製的主戰坦克,採用了大量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技術,效能上有了質的飛躍。

最大的變化就是底盤。

之前三代“佐勒菲爾卡”的底盤都源自m48,第四代“佐勒菲爾卡”的底盤更像m1主戰坦克。

按照外界分析,伊朗正是透過伊拉克,獲得了幾輛m1a1主戰坦克。

當然,這只是推測。

其實,“佐勒菲爾卡”4也只有底盤採用了西方的技術,在其他方面幾乎全都依靠俄羅斯。

雖然炮塔更像西方坦克,但是坦克炮、觀瞄裝置與裝甲全都來自俄羅斯。

甚至沿用了俄羅斯的自動裝彈機,炮塔後面的尾艙並不用來儲存彈藥,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裝飾。

在效能上,確實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採用了最新的2a46型坦克炮,能夠發射所有制式炮彈,包括由俄羅斯研製的最新式的貧鈾合金穿甲彈。

只不過,以伊朗跟俄羅斯的關係,未必能夠獲得這種威力巨大的穿甲彈。

防護方面,“佐勒菲爾卡”4也很到位。

炮塔與車體正面都是有著濃郁西方特色的陶瓷複合裝甲,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加掛爆炸式反應裝甲。

事實上,所有量產的“佐勒菲爾卡”4都配備了反應裝甲。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伊朗的裝甲技術依然非常落後,沒有能力研製與生產高效能的複合裝甲。

按照外界估計,“佐勒菲爾卡”4的炮塔正面防護強度相當於600毫米均質鋼板。

顯然,這個防護水平確實低了一些。

標準的第三代主戰坦克,炮塔正面的防護水平在650毫米以上,一些最先進的主戰坦克超過了800毫米。

安裝了反應裝甲之後,“佐勒菲爾卡”4對穿甲彈的正面防護強度不會超過700毫米。

可見,防護方面只能算得上是及格。

至於機動效能,其實也不算太好。

其配備的6td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只有1000馬力,而6td…2也只有1200馬力,沒有達到1500馬力。

在掛上反應裝甲之後,“佐勒菲爾卡”4的戰鬥全重接近60噸。

相對而言,其機動性連及格都算不上。

當然,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觀瞄與火控系統。

“佐勒菲爾卡”4的很多技術都來自俄羅斯,而俄羅斯的觀瞄與火控系統一直就是最大的短板。

別說提供給伊朗,連俄軍自用的主戰坦克,其觀瞄與火控系統都遠遠落後於西方。

按照外界推測,“佐勒菲爾卡”4沒有動對動的射擊能力,而且靜對動的射擊命中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下。

此外,因為缺乏紅外成像儀,所以“佐勒菲爾卡”4的夜戰能力肯定非常糟糕。

要制導,俄羅斯根本就造不出合格的紅外成像儀。

可以說,“佐勒菲爾卡”4只能勉強算得上是第三代主戰坦克,根本無法跟叛軍的m1a1相提並論。

只是,叛軍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打了這麼久,叛軍保有的m1a1幾乎消耗光了,僅存的少數也被分派給了其他地方的主力部隊。

雖然“佐勒菲爾卡”4的效能不怎麼樣,但是總比沒有強吧。

據此,沙特情報機構相信,駕駛這些坦克的不是叛軍,而是伊朗革命衛隊的官兵,也許就是聖城旅的官兵。

很簡單,叛軍的坦克兵不可能在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