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鬥機,航程不會太大,所以在執行防空任務的時候,特別是在任務目的不明確的時候,往往會攜帶幾具副油箱,至少也會在機腹的中心掛點上攜帶副油箱。

即便如此,jf…20都有極為不錯的截擊能力。

面對這樣的jf…20,數量還管用嗎?

顯然,哪怕用2枚sd…10c對付一個目標,一架攜帶了8枚sd…10c的jf…20也能攔截四架敵機。

也就是說,印度空軍至少要擁有4倍的數量優勢,才能壓垮巴基斯坦空軍。

有嗎?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是在內線作戰,機場就在後方不遠處,jf…20能夠把出動週期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而印度空軍是外線作戰,機場還在幾百、甚至上千千米之外,戰鬥機的出動週期在3個小時以上。

這意味著,印度戰鬥機的出動效率僅為巴基斯坦戰鬥機的一半左右。

把這個算上,印度空軍至少得擁有巴基斯坦空軍8倍的戰鬥機,才有希望用數量優勢來壓垮巴基斯坦空軍。

顯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為什麼?

可見,印度空軍在卡拉奇,甚至是在所有方向上遭遇的失敗,或者說是慘重損失,更多的還是自身出了問題,至少主要原因是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說巴基斯坦空軍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

第573章 雷霆反擊

當然,數量優勢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在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之後,印度空軍依然掌握著主動權。

對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就沒那麼厚的底氣了。

雖然擊落了更多的印度戰鬥機,但是巨大的損失,已經讓巴基斯坦空軍意識到,打消耗戰肯定不是印度空軍的對手。

要說奪回主動權,那還太早了。

當前,巴基斯坦空軍的主要任務,其實是扼制印度空軍的進攻勢頭,讓印度空軍變得畏首畏尾。

怎麼打?

當然是反擊。

不是說全面反擊,而是有限的反擊。

其實,當天傍晚,巴基斯坦軍隊已經發起了一次有聲有色的反擊,不過是在北面,拉合爾附近。

預料到印度空軍有可能在夜間發動進攻之後,巴基斯坦軍方做出協調,由陸軍擔負起了反擊任務。

傍晚,巴基斯坦陸軍的數十門遠端火箭炮開始發威。

為了提高反擊的力度,也是為了打擊印度計程車氣,巴基斯坦陸軍用上了從華夏採購的精確制導火箭彈。

反擊的不是印度空軍,而是靠前部署的印度陸軍,準確說是前沿防空陣地,特別是防空雷達。

其實,在該方向上,印度空軍最為忌憚的就是巴基斯坦的遠端火箭炮。

為什麼?

這些火箭炮,理論射程都能達到400千米,至少都接近300千米,如果靠前部署,能夠覆蓋印度境內200多千米內的所有軍事目標,因此印度空軍的前沿基地,全都在這些火箭炮的打擊範圍之內。

更重要的是,這是火箭炮,不是彈道導彈。

一門火箭炮,一次就能打出12枚遠端火箭彈,而一個遠端火箭炮營,一次能夠打出數百枚火箭彈。

顯然,沒有任何一種手段能夠攔截這麼多的火箭彈。

更何況,火箭彈本來就很廉價,攔截火箭彈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為此,早在數年前,印度空軍就做出了調整,撤銷了幾乎所有靠近邊境的空軍基地,其中一些降級為臨時基地。

此外,印度空軍還早早的把主力戰鬥機轉移到了後方的空軍基地。

說白了,就是害怕遭到打擊。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印度空軍的戰鬥機在起飛之後,需要首先飛行300多千米才能到達邊境線附近。

如果是攻勢作戰,那就還要飛行幾百千米。

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指揮體系上。

隨著空軍基地後撤,由印度空軍掌握的遠端防空系統跟著後撤,而部署在前沿的都是陸軍的野戰防空系統。

顯然,部署在後方几百千米的遠端防空雷達,幾乎沒有什麼意義。

那該怎麼辦?

印度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也就只能單獨採購一些防空雷達,部署在前沿陣地上,建立單獨的指揮與控制體系。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採購更多的預警機,用預警機取代地面雷達。

巴基斯坦空軍就是這麼做的,把預警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