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部分,最強軍火之王,辯論,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坦克分散部署,似乎利用坦克在城市裡跟巴軍作戰。

打到這個時候,巴軍的意圖已經是再明顯不過了。

有趣的是,印軍總參謀部依然頑固的認為,巴軍的目的是斯利那加,在查謨方向上的進攻依然是佯攻。

此外,一些印軍將領仍然認為,應該加強在拉合爾方向上的兵力投入,透過強攻拉合爾來迫使巴基斯坦陸軍調整部署,畢竟跟查謨相比,拉合爾更加重要,巴基斯坦不可能為了查謨就放棄拉合爾。

很難置信吧。

只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印軍還有什麼辦法可選?

裝甲兵的主力在拉合爾方向上,剩下的全都在新德里附近。

部署在查謨與斯利那加的,其實都是山地部隊,也就是步兵部隊,而糟糕的交通條件限制了印軍的戰場機動能力,讓印軍很難迅速調整防禦部署,也就不可能在大範圍內調動作戰部隊。

馳援查謨?

關鍵是得有兵可派。

此外,在印軍看來,巴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雖然從傑赫勒姆出發的巴軍推進到了查謨郊外,但是這支巴軍的後勤補給,全都得依靠印度的邊境公路,而這條為了邊防軍修建的公路非常糟糕,不但路面狹窄,而且很多路段沒有鋪設路面。

一條鄉村公路一般的低等級公路,能夠支撐起數個旅的作戰消耗?

如果不能,那麼巴軍就會在某個時候主動退卻。

畢竟,裝甲部隊的戰鬥消耗非常巨大,對補給的依賴非常大,如果後勤跟不上,裝甲部隊就無法作戰。

相反,在拉合爾方向上,進攻的印軍的處境就好得多了。

至於斯利那加,那是克什米爾的首府,因此巴軍無論如何都要拿下斯利那加,絕不會放棄斯利那加。

正是如此,印軍總參謀部給查謨的守軍下達了死守的命令。

當時,印軍仍然在強攻拉合爾。

其實,印軍的判斷沒有錯。

對巴軍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後勤保障。

要不然,從查謨西面突擊的部隊也不會帶上相當於8個旅的後勤保障部隊。

怎麼保障?

短期內,肯定得依靠4個後勤旅,即儘可能的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哪怕運輸效率低得嚇人。

只是,從長遠來看,就得提高運輸效率。

怎麼提高?

修路。

顯然,這也正是帶上了4個工程旅的原因。

其實,這4個旅都是步兵旅,只不過帶上了足夠多的工程裝置,而且少數官兵接受了相關的培訓。

提供培訓的,正是“安固”公司。

當時,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安固”公司還派了數百名顧問去前線,協助巴軍解決遇到的問題。

這些顧問,在很多時候是親自上陣。

不需要把路面修得多好,關鍵是得把路修寬,確保能夠同時讓2臺卡車通行,也就是能夠保證暢通無阻就行了。

當然,公路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自然沒有什麼好顧慮的。

按照戰時的標準,施工方式也極為野蠻。大部分時候,就是直接進行爆破,炸開公路兩側的山體,然後用推土機開路。

至於路面,最多用壓路機平整一遍。

受到後勤保障影響,突擊到查謨郊外的巴軍並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兵分兩路,開始向北面與南面迂迴。

城市戰的消耗太過巨大,而在城市外面作戰就好得多了。

當然,在攻打查謨之前,肯定得包圍查謨,也就需要跟另外兩路部隊匯合。

第602章 停火契機

在經過了一天的激烈戰鬥之後,巴軍的進攻行動明顯慢了下來,準確說是進攻的力度減弱了許多。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

或者說,只是印軍這麼認為。

在開戰的第7個晚上,從錫亞爾科特出發的巴軍首先跟主力部隊匯合,隨後從北面南下的山地部隊的前鋒跟主力部隊匯合。

因為包圍查謨的態勢已經形成,所以巴軍對作戰行動做了調整。

這就是,安排更多的山地部隊去包圍斯利那加,準備在必要的時候佔領這座城市,完成對克什米爾中部地區的掃蕩行動。

當然,印軍在拉合爾發動了自進攻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

可見,印軍把賭注全都押在了拉合爾。

在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