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狼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4章 三進履,三國之群雄召喚,龍城狼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是用歷史典故。元嘉元年,宋文帝劉義隆(劉裕的兒子)好大喜功,聽信王玄漠北伐之策,草率出兵。本想贏得像漢朝霍去病那樣大敗匈奴、封土築壇的大功,最後卻落得一敗塗地、倉皇逃命的下場。辛棄疾用這個典故就是告誡南宋統治者,要想抗金成功,必須做好充分準備,萬萬不可草率從事。後來韓侂胃因為沒有聽取辛棄疾的建議,果然應了這個“倉皇北顧”的預言
劉義隆這個典故,鮑鴻就更是完全一無所知了,不去多說。
“佛狸洞下,一片神鴉社鼓。”回到現實,使辛棄疾揪心難捱。當年劉義隆草率出兵,一敗塗地,王玄漠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一直追到長江邊上。“佛狸”是拓跋燾的小字,他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上築了一座行宮,後來就成了佛狸詞。老百姓是安於現狀的,也是最容易忘卻悲哀和恥辱的,當年拓跋燾一路追殺,屍橫遍野,民不聊生,而現在佛狸祠下卻香火很盛,“一片神鴉社鼓”。
北魏拓跋氏,鮑鴻也就是勉強知道一些,真要讓他說出點道道來,估計也是一頭霧水。
“憑誰問謙頗老矣,尚能飯否?”又是用典,張儀使用反間計讓趙正派遣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廉頗將軍去守長坪,使得四十萬趙軍被活埋,趙王悔悟,想再度起用廉頗,無奈奸臣當道。廉頗雖老而壯心未已,一頓飯吃了一斗米飯,十斤肉,然後披甲上馬,顯示自己尚能為國效力。報者卻雲:“一飯三遺矢。”終未被用而趙國日弱,國無可救。辛棄疾,在這首詞末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年書雖高,尚有餘勇,為國效力,其耿耿忠心,日月可鑑。
廉頗倒算是幾個典故里面比較有知名度的一個了,除了孫權這個因為演義廣為人知的人物之外,廉頗畢竟因為和幾個成語、諺語故事有關,知名度也是很高的。
不過,在鮑鴻看來,廉頗雖然也是一代名將,但是有沒有那個腦子去開發陣勢那就不好說了,暫且列入次一級考慮範圍。
那麼現在最可能的主要是劉裕和拓拔燾,至於什麼劉義隆那就完全不需要考慮了。
“那就猜劉裕吧!”鮑鴻想了想,拓拔燾在詞裡面算是反派,系統既然提這首詞應該還是劉裕的可能性更大吧!
“賓果!蒙對嘍!”系統笑道。
說起來,劉裕那個時代距離現在也沒多久,晉朝各種問題導致五胡亂華,劉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忙收拾這幅爛攤子的主力之一。
當年著名的秦晉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曆史的重要轉折。戰後北方再度陷於分裂,戰亂蜂起,南方東晉政權在僥倖的勝利面前並沒有振作起來,以司馬氏為代表計程車族奢迷酒色,罷默賢臣,按人當道,使“晉政寬弛,綱紀不立,豪族陵縱,小民窮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這個時候,一個本來不惹人注目的寒門庶族地主—劉裕“奮起寒微”,依靠軍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權,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和他周圍的人們組成的寒人武士集團,開創了寒人掌權的局面。公元420年滅掉東晉,建立了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政權。在劉裕入朝執政到稱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矯晉時弊政,加強集權,剷除分裂割據勢力,努力發展經濟,並在此基礎上兩次北伐,消滅南燕、後秦,使南方出現了一百多年來沒有過的統一。其子劉義隆繼續劉裕的政策,終於出現了“元嘉之治”這個分裂時期的大治盛世。
劉裕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為中國軍事史做出過重大貢獻。他不僅善於戰略決策和戰役指揮,還善於戰術革新;不僅善於指揮步兵、水軍作戰,還善於指揮諸兵軍協同作戰。其中以“卻月陣”擊敗北魏精騎,就是劉裕指揮諸兵軍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經過此戰,“卻月陣”威名大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以至一談及如何“以步制騎”,必言“卻月陣”。
在戰術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陣法的不足,大膽地將水軍用於陣中,利用水軍的優勢來剋制騎兵,開創了戰術史上的新篇章。在戰術指揮上,他採取弧形方式列陣,增加抵抗能力,又將弩、槊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殺傷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將幾個兵種結合起來,協同作戰,以水軍為後援、以戰車列陣禦敵、以步兵殺傷敵人、再以騎兵發起追擊。劉裕部署周密,水路各軍配合密切,謀略運用完美,戰術使用得當,使強大的魏軍鐵騎無機可乘,處處被動,堪稱戰術史上的奇蹟。
“那麼最後剩下那幾個沒猜到的你準備咋辦?繼續蒙唄!”系統笑道。
“蒙啊,幹嘛不蒙!”鮑鴻沉吟道,“孺子可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