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其一自然是想改變一些二者對自己原先的看法。
其二卻是想讓他們知其所以然而為之。
他相信有些話自己如果不說,福伯和張雲也會遵命而行。
但肯定沒有溝通清楚的前提之下來得順暢和默契。
沒有貼心得力之人幫助,縱使自己明白歷史大勢,也於事無補。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落籬之下獨木成林焉能存?
粗根也好,好漢也罷,古今個外無一人能獨自稱王。
只有團結協作、齊心協力才能最終把滿清韃子剿滅,衛我漢人山河!
“得令,張雲明白。”
張雲年輕有朝氣愛調皮,聽聞兄長能夠解決錢糧問題,自然興奮。
“那老奴必須回去看著那些物件,您們兄弟慢聊。”
福伯話語不多,只要少爺有方法解決便成。
外面的事情自己也不懂,不必時時刻刻嘮叨,自己能做的就是看緊點。
“福伯毋虛如此!不必刻意,引起眾人疑心,反而不美。”
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秦浩明無奈的苦笑,自從叫他管理幾個流民匠戶,老人家事無鉅細,皆要親力親為。
現在估計是看見肥皂功效,想到今後的價值,竟然要親自看守。
“少爺,曉得呢,老奴會尋個由頭,不會讓大家有所察覺。”
福伯很執著,依舊要如此才安心。
“先讓福伯去吧,以後我來接手,這樣老人家安心。”
張雲也同樣著緊這批肥皂,唯恐有一點閃失,那可是錢啊!
秦浩明想想也有幾分道理,便讓福伯離去。
“兄長,那麼我們接下來應該如何進行?那麼小小的一塊可是二十文啊?”
張雲比劃著肥皂的大小,眼裡全身白花花的紋銀。
“我什麼時候說過二十文一塊了?洗衣皂至少要四十文,沐浴皂要七十文,你有點雄心壯志行不行?”
秦浩明明顯刺激張雲,故意嘴角一瞥滿臉不屑的說道。
要知道大明朝國庫雖然空虛,可是民間並不缺銀子。
相反,隨著大明海貿的發展,明代中後期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繁榮。
大量的絲製品、瓷器和棉布等商品透過海外貿易向外輸出,使中國獲得了大量的白銀。
可不缺銀子是指部分人,問題是平常百姓手頭上沒有多少錢。
主要原因是財聚於上,即銀兩高度集中於官僚富商階層之手,國家與民眾困頓不堪。
另外一個是自然災害造成的米穀等實物的匱乏。受此影響貧民的購買力自然下降了。為了獲得糧食,他們需要支付更多的銀兩。
“什麼?兄長不是說笑吧?那平常小民如何買得起?”
張雲雙眼大睜,倒吸一口涼氣,臉上滿是不可思議的模樣。
“壓根就沒有想要他們買,這年頭,能吃飽飯就不錯了,還想其它什麼東西呢?”
秦浩明嘆了一口氣,無可奈何的仰天長嘆!
明末百姓真心不容易啊!
江南沒有經歷戰亂,自然災害和北方相比也較為好些。小日子富足肯定是談不上,但至少還可以活下去。
可是北方呢?
服屍千里,白骨皚皚,到處是民不聊生的饑民百姓,可是又有誰為他們哀嘆過。
秦浩明說不上是什麼聖人,同樣有七情六慾,或許還有許多缺點。
可他是一個堅定的大漢民族主義者,同袍受苦,他做不到無動於衷,僅此而已。
富者花費千萬不當錢,可是平常小農一個銅板恨不得掰成兩半使用,這就是現狀,這就是明末實情。
既然如此,他要做劫富濟貧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