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卷風起於飄萍之末
此情此景,崇禎已經不適合坐在座位上無動於衷。
他站起身,滿臉的和煦春風,朝四周百姓和大明將士搖手示意,一副非常親民的模樣。
不得不說,崇禎身上的戎裝為他加分不少,既符合閱兵獻俘肅穆莊重的氣氛,也能襯托出皇帝的尊貴與威嚴。
現場歡呼聲更炙,餘音繚繞著北京城,久久不曾消散。
崇禎也不禁動情,眼角微有些溼潤。大明,有多少年沒有出現這樣的光景?
天道酬勤,人心可期!
看見現場的情況和崇禎的表情,秦浩明心中高懸的一顆心稍有回落。
從目前來看,拍馬屁是成功的,剩下的就是朝廷大佬的反應。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畢竟誰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莊嚴肅穆的典禮上出什麼么蛾子?
當然,他除外,概因作為穿越者,對皇權對這時代的規則,他還缺少應有的敬畏,或者說,甚至有些蔑視。
話雖這樣說,他也不是完全蠻幹,那無異於找死。
事前自己有評估過其間的風險,他現在最大問題是自創的拔刀禮儀,往大里說,這是君前動刀劍。
往小裡說,這是君前失儀,會惹起御史言官的彈劾,關鍵還是崇禎的態度。
雖然現在崇禎看上去心懷大慰,但他知道,後續還有一定的風險。
君威難測,何況是心性不定的崇禎。
如果加上有心人推波助瀾,還是會有一番麻煩。大明的朝堂若是上下一心,也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當然,他敢這麼做也有一定的把握。
基於後世的瞭解和分析,崇禎是一個感性而不是理性的人,感性的人做事全憑個人喜好和激情。
主觀意識比較強,感情用事、情緒化,容易受外力的影響和干擾。
目前的民意和百姓的熱情,一定會讓他的判斷有所偏頗。
事情既然已經做了,那麼這把火,還是要讓它燒的更加猛烈些!
“微臣斗膽,有請皇上檢閱軍隊,以壯軍威!”秦浩明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建議。
事情到現在,只剩下一項,那就是獻俘大禮檢閱軍隊。
崇禎轉過身,保持臉上的微笑,大有深意的看了秦浩明一眼,“正和朕意!”
“謝皇上恩典!”秦浩明和戚綱行禮轉身,龍行虎步回到自己的軍隊中。
崇禎望著秦浩明高大魁梧的身影,若有所思。
秦浩明他有印象,盧象升特意提到他,據說兩次大捷都由他策劃,在奏疏裡對他讚不絕口。
以盧象升的身份地位,在非親非故的情況下,對之前一個小小的百戶能夠如此推崇,殊為不易!
若不是此子有真本事,盧象升斷然不至如此。
國難思良將,更得的是他不迂腐,識情識趣,此子或許值得關注。
“備酒,準備閱兵!”
崇禎淡淡的朝身邊的王承恩吩咐。
這時侍衛牽來御馬,幫助一身甲冑的崇禎上馬。
宮中御馬太監走上前來牽著御馬,緩緩的朝午門廣場走去,四周是宮中侍衛散開隊形護衛。
而早有準備的禮部官員,則拿出酒水,和宮中侍衛給天雄軍五百人倒酒。
至於崇禎的酒水,則是由王承恩親自端上。
相距一定的距離,崇禎隨即停下,目注特意挑選出來英姿勃勃的天雄軍將士,滿意的的點點頭,舉著酒杯大聲說道:
“眾位大明將士功高勞苦,為國浴血廝殺,有功於社稷黎民,朕敬你們一碗酒,望繼續奮勇廝殺,驅逐韃虜,衛我大明江山!”
“啪啪啪……”
崇禎話剛講完,現場響起非常有節奏的拍打聲。
禮部的官員一臉的黑線,不知道他們又要鬧哪一齣?
按理他們要喝完酒,再三呼萬歲行軍禮才是,現在……
崇禎也有些愕然,他從未見過如此情況。
可帝王的尊嚴,讓他保持不動聲色,默默的關注。
原來秦浩明和五百將士拿著腰刀,連著刀鞘,用力的敲打自己的胸膛九下,整齊劃一的動作,把軍中的豪邁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敲擊九下也是有含義的,華夏講究九九之數,故有:九九大運,與天終始之言。
敲擊完畢,所有將士同時拔出腰刀指向蒼穹,大聲吼道:“吾皇萬歲,利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