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一章 難道血已冷,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崇禎三年首輔周廷儒少有才學,萬曆四十一年,會試高中第一,獲會元。

一月後參加殿試,又一舉奪得一甲第一名,成為狀元,時年二十一歲。

許是第一次當首輔沒有經驗,後又遭溫體仁陷害,故而被當今天子罷免。

然才學不缺,又經心性磨難,若再度起復為相,改弦易轍,或可挽回大明頹勢?”

張溥言語懇切,終於緩緩說出自己的心思。

這是他近期一直在謀劃的事情,若是能說動秦浩明這個封疆大吏幫助,那麼,不僅周廷儒起復為相的事情簡單快捷許多,便是自己,作用也更加凸顯。

此事若是能成功,在他看來,這是三贏的事情,大家都得利。

想秦浩明如此聰明人物,肯定不會拒絕。

面對張溥殷切的眼神,秦浩明無奈的苦笑一聲,心裡斟酌著說辭。

說句實在話,他大可敷衍一番。隨著他的到來,歷史已經改變,嶽託和阿巴泰之死就是明證。

可張溥和楊廷樞不是別人,他們不僅是復社的領袖,更是他到大明的朋友之一。

當然,這其中也有他的私心。

張溥的影響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裡都是萬人空巷,擁躉粉絲無數。

而且,這些粉絲都是時下學子生員,代表著大明的讀書人。在沒有媒體的年代,他們擔負這喉舌的作用。

說一套做一套簡單,但只能矇騙一時,矇騙不了一世,終究會被察覺。

若此,欺瞞他們,便交惡張溥和楊廷樞,影響自己名聲,得不償失。

更何況,他還想讓復社學子為其所用。

此時,他們尚為踏入官場,還有這一顆赤子之心,想為國為民請命,屬於大明的精英階層。

當然,他們的部分想法必須改變,才能為他所用。

他相信一定可以慢慢影響身邊的人,譬如張溥推薦的洪迪和許傑就是最真實的榜樣。

“乾度兄,不知你們是否知道?”

思慮良久,秦浩明方才對著張溥和楊廷樞緩緩開口說道:“周廷儒得崇禎帝重用之後,沒多久,就要推臣。

周廷儒跟溫體仁兩個人,為了當上首輔,不惜結成政治聯盟,殘害忠良,最終的結果是周廷儒當上了首輔。

當他掌握一朝權力之後,就開始急切地安插親信,想要重用自己身邊的人。

例如孫元華、張廷拱等人都是他的親屬,甚至他還把自己的哥哥周素儒,予以冒牌的錦衣衛身份,並加封為千戶之職。

最為可笑的是他把自己的親戚周文鬱任命為副總兵,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國事上,周廷儒擅長的不是改革創,而是玩弄權術,使那些不服從自己的百官罷官,或者是無聲地處理掉。

在生活作風上,他過著腐朽糜爛的生活,貪圖酒色,他的惡行受眾人唾棄。

由於他的家人都是他所提拔,深受他的影響,也變得橫行霸道,受到百姓的指責。

周廷儒當上首輔,不是想著替帝王分憂,而是一心沉迷權力帶來的快樂,自認為自己老謀深算。

不料,被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溫體仁暗地裡陰了一把,將其陷害,導致其罷官回家。

如此私德有虧之人,作為大明首輔,你們認為真的合適嗎?”

秦浩明的語音不大,好像沒有任何感情,只是陳述一個簡單的事實。

可愈是如此,卻讓張溥和楊廷樞面紅耳赤,張口結舌,一句話說不出來。

周廷儒的德行,作為大明的精英人士和弟子,他們如何不知曉?更甚至,許多事情秦浩明都沒有說全,已經算是相當公允。

半餉,秦浩明誠懇的對他們繼續說道:“破虜做事,說一是一,但求無愧於心,絕沒有政敵黨派之間,希望二位理解。”

“無妨,是乾度造次,沒有思慮周全,怪不得破虜。”

張溥起身行了一禮,臉上神情非常狼狽。

“其實,破虜還想問二位,爾等猶記得當日初心否?”

秦浩明站起來還了一禮,目視二人,滿臉沉重沉重問道。

不等他們回答,彷彿是在緬懷一樣,自顧說道:

“婁東二張,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猶自得天啟四年,與郡中名士結為文社,稱為應社。

時有張採、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十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