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捲揚帆於大明朝野
秦浩明灑然一笑,經過上次牢獄之災,此老倒是越活越明白,心態頗為放鬆,誠乃好事。
頂著烈日陽光,叫上盧欣榮,在一眾親衛的隨同下,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登州衛船廠檢查。
早已等恭候多時的吳繼水和船廠負責人、工部都水司郎中王森峰,站在門口迎接他們,並向秦浩明彙報情況。
登州船廠始建於太祖初年,後陸續擴建,在萬曆五年達到鼎盛時期。
彼時,登州造船廠規模大,組織嚴密,工種齊全。
其隸屬工部都水司,佔地三千餘畝。廠設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舉司,負責造船業務,指揮生產。
按其專業性質分為四廂:一廂制木梭櫓;二廂製造船木、鐵件及纜繩;三廂修補舊船;四廂製造棕篷等物。
全盛時期,全廠共有造船匠戶五千餘人,雜役兩千。
一年可出產千料福船三艘、蒼山船六艘、火龍船五艘、海滄船十八艘,在大明也算是比較大的船廠之一。
談及過去,都水司郎中王森峰滿臉都是自豪,與有榮焉。
只是走完三百米的甬道,映入眼簾的卻是破敗不堪的景象,昔日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的船塢中,只有幾百名工匠用麻木的眼神歡迎他們。
空空蕩蕩的船塢中,一艘輕型的火龍船正在等待維修,濁綠的海水拍打著岸邊的岩石,彷彿訴說著往日的輝煌和今日的衰敗。
“崇禎初年,毛帥被斬,之後皮島被建奴所奪,遼東再無無前哨陣地,登州水師逐漸無用武之地。
七八年間,朝廷從未撥款建造船,便是工匠的糧餉也多有拖欠。
多數工匠實在忍受不了衣食全無的日子,便大批大批南逃沿海各地民辦船廠謀生。
現如今,登州船廠只有七百五十六戶匠人在此苦苦煎熬。”
王森峰長吁短嘆,不勝唏噓。
短短几年,登州船廠沒落至此,委實讓人心酸。
“如果朝廷有造船任務,現在還有成熟工匠嗎?原料是否齊全?可以造多大料的船?武器裝備如何解決?”
秦浩明步履匆匆,沿著船塢的岸基,邊走邊問。
看得出來,登州船塢基礎比較好,三面接陸一面臨水。分為塢口、塢室和塢首,已經有幾分後世船廠的雛形。
塢口用於進出船舶,設有擋水塢門,船塢的排灌水裝置建在塢口兩側的塢墩中。
塢室用於放置船舶,在塢室的底板上設有支承船舶的龍骨墩和邊墩。
“秦督大人,有的,有的。”
王森峰臉上驀然大喜,小跑著跟上秦浩明的腳步,滿臉的汗水也顧不得擦拭。
“倉庫內目前有建造四百料的龍骨三十七根,俱是晾乾十年以上的優質橡木。留下來的工匠雖說歲數較大,但技藝也更加精湛。
朝廷規定,四百料的福船配備艦首炮一門、大佛郎機六門、碗口銃三個、噴筒六十個、弩箭五百支……。
乘員三百人,水手五十五人,將士兩百五十五人,編三個百戶隊伍。”
事無鉅細,王森峰一一解釋清楚。
此人不像大明其他官僚,倒還是有幾分本事。望著長得瘦瘦弱弱,頜下留著長鬚的王森峰,秦浩明心裡想到。
“其他人留在原地,伯玉和王郎中跟著就行。”
赤日炎炎,寬大的岸基上,毫無遮陽之處。雖有海風吹拂,可溼氣中帶著熱氣,委實讓人不太舒服。
吳繼水等一眾官員,頂著烈日,乖乖站在原地,一動不敢動。
就是不知秦督此舉,究竟是無心還是有意?
“諸位同僚,秦督不知要多久,陽光甚毒,為了避免暑氣臨身,爾等都到陰涼處等候即可!”
盧欣榮剛走幾步,轉身停下來朝登州衛眾人說道。
“多謝盧郎中!”
眾人見秦浩明沒有反應,急忙拱手朝盧欣榮致謝。
走在前面的秦浩明聽到盧欣榮的話,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他故意語焉不詳,既是幫助盧欣榮樹立威望,方便掌控登州衛,可又何嘗不是在考驗他處理事情的反應能力?
“秦督,此福船非成祖年間的大福船,只有五百料。
但在大明目前水師中,也算是大船。其底尖上挑,首昂尾翹,樹立兩桅,艙總共四層。船面設高樓作為瞭望,旁邊有護板。
交戰時,將士們掩護在其後向敵船射箭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