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八章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動

為什麼他不提遼東的歷屆督帥和將領,卻偏偏提定南軍籍籍無名的諸將?

稍微思索,多爾袞終於發現其中奧秘。

說實話,如今盤踞在金州和旅順的定南軍,不比在山海關和寧錦防線的薊遼邊軍,對於大清來說,無疑還很弱小。

可皇太極卻無視薊遼邊軍,反而對定南軍高度重視。這其中固然是因為他們打敗過大清的緣故,但更多的還是對其長遠的恐懼。

縱觀遼東大地,各方勢力風起雲湧,其盛衰之間,皆有跡可循,包括滿人的崛起。

首先,任何新興勢力,必然有一位靈魂人物扛鼎,手下將領出身微末卻忠心耿耿,整個團體蓬勃向上。

其次,這個團體要有不俗的戰績,骨幹將領要敢打敢殺,步調一致,統一聽令。

如此,則強軍可期。

無疑,剛剛冒頭的定南軍不僅滿足這兩個條件,而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經過皇太極提醒,以及他麾下曹振彥的彙報,多爾袞這才發現,定南軍並非單憑秦浩明一人的詭詐陰謀而崛起。

鎮守遼東金州和旅順的張雲、閻應元二人,多爾袞和他們都有交手。尤其是閻應元,當初在濟南城就見識過他的厲害。

同樣,作為主帥的張雲在此次遼東大戰中,其表現亦是不俗,讓多爾袞留下深刻印象。

大明海軍統領盧欣榮,聽說曾經是一個落魄的秀才。

多爾袞雖未直接和他交過手,可就憑從朝鮮得到的情報,他的兩個手下顏蟄和吳鋒二人,同樣是名不見經傳的二人,卻能掌控整個朝鮮時局,掠奪海量人口物資為大明服務。

僅次一項,便由此可知他們的手段謀略,絕不只是擺設。

想到這裡,多爾袞低聲嘆氣,心裡無比酸澀。

大明漢人誠如皇太極所說,真是人才濟濟,如浩瀚星河數不勝數。

而定南軍只不過是大明其中的一個小團體,可凝聚的人才已經讓人觸目驚心。

多爾袞完全有理由相信,現在留在遼東半島的只是一部分優秀人才,在閩粵總督府,將還有大量的優秀人才。

要知道,大清大學士范文程與他的兄長範文寀,原來不過大明瀋陽縣學生員,連個舉人都不是,可現在呢?

就是這樣兩個人,在大明狗屁都不是,如今卻是皇太極的左膀右臂。

還有其他許多大明降人,原來只是大明小小的武將或者文人,在大明連臺面都上不了,可在大清卻得到重要。

這其間,固然是皇太極心胸寬廣,敢於用人。但也由此可知,漢人的人才是何等優秀?

當然,他們彼此不團結,太喜歡內鬥。也正因為這樣,大清才有機會的崛起。

只是,皇太極和他有殺母奪妻搶皇位之仇,自己又焉能和他彼此相安無事?

這一刻,多爾袞突然想起當初秦浩明在濟南城下,曾經寫給他的那封信,心中左右搖擺,臉上惆悵萬分。

皇太極若和他沒有這麼多恩怨,那該有多好啊?

他多爾袞一定發誓,全力效忠大清雄主,只可惜……

多爾袞的表情變化很是細微,一般人可能就此忽略過去,可皇太極是何等人物,早把這些一一瞧在眼裡。

更明白多爾袞一直埋藏在心裡的不甘,以及和他過往的恩怨情仇。

知道想要破解多爾袞多年心頭的那根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要是沒有遼東之敗,沒有秦浩明,沒有定南軍,皇太極一定無視多爾袞的想法,可現在形勢逼人啊!

皇太極搖搖頭,沉吟片刻,最終從懷裡掏出一封信件,遞給疑惑不解的多爾袞,正是瓦房店戰鬥中,秦浩明活剮多鐸後讓人送來的那封信。

多爾袞緩緩拆開信件,認真看起來。

大明閩粵總督兼兵部左侍郎秦浩明諭:

敵酋皇太極,豫親王之事實非所願,其實本督大可下次大戰活抓,再凌遲他不遲。

然爾等連一位人盡可夫的女子卻不肯犧牲,定南軍將士憤概莫名,本督不得已而才把他千刀萬剮。

縱觀爾等大金部落,客觀的說,你比老奴做得好。至少在屠殺漢人方面,你罪孽還不算深重。

只可惜你們終究是蠻夷,多爾袞兄弟和你們族人一味屠殺漢人,本督甚是憤怒。

見此信時,本督發誓,今後定讓建奴部族再無一人,望共見證!

還有,本督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