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六章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動
遼東的硝煙終於散去,建奴從遼西、遼右、遼南全面退縮,將主力匯聚於盛京瀋陽。
敵酋皇太極這也是無奈之舉,遼東太大,人口不足,這是他們的致命弱點。
過往,大明軍隊不敢深入遼東,以至於讓整個建奴朝廷以為,只要他們重兵看住關寧防線,遼東大地就安全無憂。
不曾想,大明海師,原本只是用來運送物資的魚腩部隊,居然在此次大戰中大放異彩,有了別樣的用處。
大明朝廷呼叫大量的船隻,運送的不再僅僅是物資,還有大明軍將。
如此一來,廣袤的遼東大地,處處是大明可以發動侵擾的物件,建奴防不勝防。
過去,大明的軍隊雲集,兵馬糧食的調動大張旗鼓,車拉馬馱,綿延數里,幾難以瞞過建奴朝廷的眼線暗探。
可現在,先不說戰艦的吞吐量是陸地交通無法比擬,單是隱蔽機動性上,就沒有辦法探知具體詳情。
大明海港數不勝數,尤其是閩粵兩地,建奴完全不知情形如何,就是想查探,那也要一段時間方能知曉。
無奈之下,皇太極只能乾綱獨斷,命令大軍收縮,僅留前線部隊和關寧防線對峙,餘者皆龜縮盛京。
最近,多爾袞因為多鐸被明軍活剮,意志消沉醉生夢死,無心理會朝事,這讓皇太極憂心忡忡。
固然,皇太極也因為多鐸死於明軍之手,未免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感,但實則心中多少有些竊喜。
平日裡,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進退一體同氣連聲,時常令皇太極左右為難束手束腳。
尤其是多鐸年輕氣盛,做事不計後果,屢屢讓皇太極難堪,早對他多有不滿。
現如今,大明除掉多鐸,於皇太極而言,倒還不算壞事。
至少,多爾袞以後會容易掌控許多。
不過,朝中除了多鐸被明軍梟首外,還有嶽託、阿巴泰、鰲拜等大將,這令皇太極手裡能用的人手愈發不足。
建奴不比大明人才濟濟,全族老老少少攏共二十幾萬人,才能出眾者更少。
所以,建奴的王公貝勒,有一個算一個,都必須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否則,不足以壓制其他非建奴之人。
而多爾袞若是拋開其他不堪之事,矮子裡面選高子,在皇太極眼中,也算是他們滿人中少有的睿智之人。
尤其是在定南軍橫空出世後,讓皇太極看到其中深深的滅族危機。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屈尊降貴親臨多爾袞府邸。
瀋陽不大,建奴以不足兩百萬人立國,還談不上什麼排場,皇太極率領身邊幾個白甲哈拉,一炷香功夫便到。
午時半刻,多爾袞正一人喝得滿臉通紅,滿臉胡茬,說不出的憔悴。
多鐸和他一母同袍,平日感情深厚,又是他的左膀右臂,不意卻在他眼前被明軍凌遲活剮,這讓他如何能接受?
有心報仇,卻無此能力,內心的憤懣和痛苦,其可想而知?
“十四弟,節哀順變,你又何苦如此?”命下人添了一副碗筷,皇太極摒退左右隨侍,落座說道。
此時多爾袞尚為喝多,但也還是藉著酒意橫視皇太極一眼,並未作答,只是杯中酒一舉,自顧一飲而盡。
皇太極苦笑一聲,陪了一杯。多爾袞的意思很明顯,甚至說有點誅心,是你的兄弟,但又不是胞弟,自然不傷心。
不過,皇太極今日過來不是來找茬的。
“十五弟驍勇善戰,乃大清不可多得的勇將,又是朕的兄弟,今遭此劫難,朕如何不痛在心裡?
朝廷正在商議他的封號以及優待,十四弟大可放心。
還有,朕決定,把十五弟的鑲白旗交給你指揮。”
皇太極努力使自己肥胖的臉上露出幾分哀楚,放下酒杯,緩緩說道。
多爾袞聽完一愣,眼中閃過幾分猶疑。要知道,皇太極為了把正白旗和鑲白旗分開,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成功。
現在,如此輕易的給他,反而讓人摸不清頭腦。
他之所以一個人躲在府裡喝悶酒,一則是因為多鐸的死,二則因為多鐸死後,鑲白旗皇太極會如何處置。
自己的正白旗在和明軍的兩次戰鬥中,損失慘重,力量由原本最強的上三旗,幾跌落至倒數。
即使有皇太極之前的承諾,優先補充人手兵員,但要形成戰鬥力,終究還是要一段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