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難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三章 政客心思,鐵血鑄新明,故土難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動

連山衛所曾向他報告,定南軍在此興建兵站,要囤積些物資和做撤退路線的簡單防衛,他當時並未在意。

不管怎麼說,定南軍是客軍,不屬於他管轄,對方知會一聲,他心裡有個數,如此也便可以了。

可不曾想,如今秦浩明居然和他有了上下關係,這就不得不讓他上心了。

洪承疇是一個老道的政客,最善於偽裝和表演,即使心裡對崇禎的命令在不舒服,臉上也不會表露半分。

更何況秦浩明今非昔比,乃是整個大明風頭最勁的人物。

能征善戰簡在帝心手腕高超這些都不說了,單論他對政敵的狠辣就讓他深為忌憚,不敢得罪。

剷除八大晉商在他眼裡算不了什麼,王樸也只是一個總兵,一個總督想要除掉,也不是什麼難事。

可之後的宣大鎮守高起潛、次輔陳演、首輔薛國觀等人,其中任何一人,都不是他洪承疇,或者說其他地方督撫可以應對。

可人家不僅幹翻這些國之重臣,各黨各派全得罪遍了,自己卻毫髮無損,居然還有功夫深入遼東,和韃虜一較高下。

試問這等本事,天下有幾人可以做到?

官場中人,尤其是政客,向來看上不看下,最是講究阿諛奉承迎高踩低。

正因為這樣,洪承疇雖然對崇禎的旨意不滿,可表面功夫絲毫不拉。昨日收到旨意,今天就不顧勞累奔波,目的便是結好秦浩明。

在他想來,他們二人皆是福建人,存在天生的鄉土情誼,往日全無交惡,加上這番的共事之情,日後彼此好有個照應。

只是到了連山驛後,發現定南軍的輜兵如此出色,倒是真正引起他的興趣。

洪承疇饒有興致踏著算不得寬敞,但卻非常平坦的小道,先前走去。

守備趕緊爬起來,不過還是躬著身子答話:“稟大人,聽他們說,前頭還要搭建幾個小橋,幾個路口要加寬和加固。

另外在杏山驛、小淩河堡舊址、十三山等地,他們也打算在之後建成兵站或者物資補給點。

總之,聽他們的意思,他們好像想沿著松錦一線佈防,不像是撤退的樣子。畢竟,線路不對。”

“咦?”聽了守備的報道,洪承疇頓足不前,有些摸不清頭腦。

秦浩明這是要幹什麼?這是常駐的意思啊,不是暫時負責嗎?他這鬧的是哪一齣?

這個年代,估計任誰也想不到,秦浩明在此佈局的真正目的。

從今年開始,歷經兩年時間,這一片地方爆了明亡清興的最關鍵一戰。

錦州被圍,明朝派出十四萬大軍援助,身後的寧遠是依託,杏山、松山、塔山,近百里左右,成為戰場。

在松錦州大戰時,皇太極看出洪承疇部置失當的地方,前軍強而後軍弱,率精兵截斷松山和杏山的聯絡。

挖三條長壕隔絕明軍,同時派阿濟格奪取了明軍儲在十三山上的大量存糧,明軍斷糧後士氣大跌,遂有松錦大敗。

經歷這次遼東大戰後,秦浩明不知道建奴是否會圍困錦州,還能不能發生松錦戰役。

不過,小心駛得萬年船!

事關大明國運和億兆漢人命運,由不得他開玩笑。

再說,每到一個地方,做些安排佈置,搞些小動作,這一貫是秦大總督的小伎倆。

“督帥,他們的負責人在杏山驛,搬運許多物件過去,足足有幾十車,估計今天應該不會回來。”

那個守備俯身報告。

“走!”洪承疇轉過身說道:“這裡不進去看了,我們去杏山驛。”

杏山驛距離這裡尚有一段距離,至少有六七十里路程,祖大壽馬上勸道:

“閣部大人,現在已經是午時,趕到杏山驛最少也是傍晚了,很可能還要走一段夜路。”

洪承疇搖搖頭,問旁邊的祖大壽:“祖將軍是否害怕有建虜騎隊在,你們不是已經派出不少精銳騎兵哨探,總不能被伏擊吧?”

被伏擊的可能性是小,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這種可能。

曹變蛟也勸道:“閣部大人還是在此休息,等明天清早再出,這樣哨騎巡哨的地方更大,也更加保險。”

“不必了。”洪承疇急於知曉秦浩明高什麼名堂,哪裡等得到明天。

客觀的說,洪承疇雖然是文人督撫,但一生經歷的戰陣可不少,膽氣方面並不比武人弱。

在戰術方面,他也做得不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